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世纪阅读 > 文章详情

上图发布X世纪好书丨声动好书:姜雯为您朗读《不确定的爱:当代中国育儿的希望与困惑》

转自:世纪阅读 2025-05-17 16:13:55

声动好书

上图发布X世纪好书

为进一步提升世纪出版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自2024年12月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携手上海图书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开启为期一年的“世纪好书”精选书单发布活动。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朗朗动听”栏目,每月呈现一期“上图发布 X 世纪好书” 精选榜,用声音传递文学经典,传播优秀文化,持续为听众、读者开启一场场知识与文化的盛宴。

“世纪阅读”公众号从中精心筛选,今日特别为读者带来姜雯朗读的《不确定的爱:当代中国育儿的希望与困惑》片段。在这里,原本静卧于书页间的文字,挣脱纸张的禁锢,化作灵动音符,于空气中自在流淌,邀您一同感受这份独特的阅读体验。

点击收听

《不确定的爱:当代中国育儿的希望与困惑》片段

在我后来约陈佳玲接受访谈时,小珍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但这和医院的治疗没什么关系。陈佳玲告诉我:“我感觉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我不知道对她有没有好处。”过了没一会,她又说了一遍同样的话,语气更坚决:“我跟你说,没有任何效果。”她本来期待的“系统的心理治疗”从没实现过。但有一点出人意料:小珍在医院里待得很开心。她和每个人都相处融洽——医生,护士,甚至那个到处背诵名著名篇、自称作者的疯癫青少年。我造访病房时,是小珍来接我,和我聊天,俨然把护士站变成了社交空间。

陈佳玲觉得,真要说起来的话,小珍的情况改善可能与她和小珍父亲做出的决定关系更大——他们决定搬回自小珍出生起一家人居住的小区。老社区的邻里关系十分亲密,因为所有家庭都曾在同一单位工作,这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留下的遗产。而住在昆明市开发区的新建小区时,他们谁也不认识,甚至连住对面的邻居也不来往。在原来的小区里,至少还有六个孩子也是猪年出生,但在新小区,孩子们都不在院子里玩。曾经,陈佳玲觉得这是高档生活的一个额外好处,她会觉得:“哎呀,没有朋友是最好的!你有更多时间学习。”但她后来意识到这是个错误,“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小珍其实非常孤单。

而且,陈佳玲可能在老师施加的压力之外又额外增加了压力。小珍上一年级时,她的一位老师会在下课铃响后拖堂,一直拖到下节课上课。即使小珍想上厕所,她也不敢举手,她会憋很久,最后尿在裤子里。小珍相当“自觉”和“认真”,甚至会在半夜醒来检查第二天的书包是否装好。因担心迟到,她把闹钟调到早上五点半,这是因为老师会出于各种原因责骂和公开羞辱学生,包括迟到、未完成或弄丢家庭作业、忘记带书以及开小差。

小珍的经历让陈佳玲认真思考起“尊重”的含义,特别是尊重孩子意见的重要性——借助大众媒体广泛传播的育儿建议让这种观念在中产阶级家长中流行起来。她决定不再给小珍“强加”任何兴趣爱好,只给女儿报名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生病事件发生前,陈佳玲会坚决给小珍安排课外学习内容,她想:“以后竞争会非常激烈,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就没法适应社会。”小珍要是提出抗议、不想练小提琴,就会挨骂。“哎呀,她会哭,她会忍着眼泪练琴。”

“所有这些,”陈佳玲回首过往,说道,“真的有点残忍。”

声音演绎

姜雯

上海新闻广播《990早新闻》主播,文旅、财经、家装等多类型节目主持人。

  //  

相关荐读

《不确定的爱:当代中国育儿的希望与困惑》

[美]关宜馨 著

毛超予 译

安孟竹 校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不确定的爱:当代中国育儿的希望与困惑》是一本教育民族志方面的著作,作者关宜馨在书中探讨了当代中国城市中产阶级父母的希望与焦虑。将长期的民族志研究和对流行的育儿指南、电视剧以及官方文件的分析相结合,关宜馨见证了普通中国父母的困境,他们在有限资源的现实中努力调和“好父母”的新定义。关宜馨与昆明的十多户中产家庭结成了超越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关系的长期友谊,这些家庭的父母大多是一九七?年代生人,在与这些父母、学校的老师等相关人员的交谈和来往中,关宜馨以人类学学者特有的对叙述和细节的敏锐,将田野调查、民族志研究与学术规范相结合,对当代中国城市中产阶级父母雄心勃勃的育儿方式以及他们身处其中的希望与焦虑提供一种理论性的解释,回应了在当前中国教育体制下城市中产阶级父母所处的道德困境,以及在急剧变化的现代化进程中家庭这一最基础单位内部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经历。将这些父母的经历置于国家努力提高“人口质量”的历史背景下,此书揭示了经济变革如何在人类最私密的经历中表现出来。本书提供了一种对道德能动性的本质的思考,探讨人们如何在生活无数的意外事件中,辨识什么是可以控制的,什么是不可以控制的。

丨作者简介丨

关宜馨(Teresa Kuan),本科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人类学,博士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目前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其研究领域包括中国人类学、医疗人类学、儿童研究、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心理观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