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导航仪”启动了!还建立海外“前哨站”……看静安如何打造企业出海服务“母港”→|融媒观察

转自:上海静安 2025-05-16 20:48:44

5月16日,静安境外投资项目许可咨询服务点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上海中心城区首个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咨询的窗口。开放首日,便有4家企业前来咨询,静安区为企业出海打造的“导航仪”开始运转。

近年来,静安区以“全球服务商计划”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全链条出海服务体系。从政策咨询的“导航仪”到海外服务的“前哨站”,从全链路支持的“出海服务包”到赋能企业家的“新出海学院”,静安正以“母港”姿态,助力中国企业扬帆远航。

打造“导航仪”

破解出海“第一步”

企业出海,政策先行。境外投资涉及复杂的审批流程、材料准备和合规要求,许多企业因不熟悉规则而延误商机

静安境外投资项目许可咨询服务点的设立,

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痛点。

该服务点与上海市级部门紧密联动,为企业提供项目申报路径、材料清单、常见问题解答等政策咨询服务,并采用“线上预约+线下咨询”的模式,企业可通过全市统一的平台“丝路e启行”微信小程序预约,实现高效对接。

上海蓝色星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首批现场咨询的企业。它们计划在海外投资,但对投资流程不熟悉。

“静安服务点为我们提供了专业的政策解读与指导,就像‘家门口的服务站’一样方便。”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

静安服务点这一“导航仪”的设立,不仅降低了企业的信息壁垒,更体现了静安在政策服务上的前瞻性——企业全球化不仅需要市场机遇,更需要精准的政策护航。

区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服务点目前依托区行政服务中心现有窗口,于每月第一周、第三周的周五下午开放。待静安“国际会客厅”建成后,专属窗口将迎来进一步升级,与区内全球服务商“一站式”出海服务中心形成联动,形成更完善的出海服务体系。

设立海外“前哨站”

打通出海“最后一公里”

政策指引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海外落地。许多企业在海外拓展时,常因对当地市场、法规、文化不熟悉而陷入“水土不服”的困境。

今年4月举办的“高质量出海大会”上,静安宣布设立首批10个“全球服务商计划”海外服务点,覆盖东南亚、中东、欧洲、非洲等区域。

这些服务点囊括了不同的服务领域,如同“前哨站”,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资源对接、业务拓展等属地化服务。例如,越南服务点专注人力资源,帮助企业快速适应当地用工政策;新加坡服务点提供法律支持,规避投资合规风险;迪拜服务点依托产业园区资源,助力企业快速落地。

“海外服务点的核心价值在于‘最后一公里’服务,让企业出海不再‘盲人摸象’。”区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比如,一家计划在越南设厂的企业,需要在当地招聘人才。“全球服务商计划”越南服务点便可以提供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咨询,帮助企业迅速了解当地用工政策,大大地提升了招聘效率。

这种“点对点”的服务模式,不仅提升了企业出海效率,更构建了一张全球化服务网络,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更加稳健。

建设护航企业出海的“母港”

提供全链条专业支持

企业出海涉及法律、财税、人力资源、市场策略等多重挑战,尤其对中小企业而言,单打独斗往往力不从心

静安区作为上海专业服务业高地,已集聚超900家专业服务机构。2019年,静安区发布“全球服务商计划”,至今名录机构已达103家,涵盖咨询、法律、科创、广告、人力资源等领域,形成了护航企业出海的“母港”。

为系统化解决企业需求,静安还推出“出海服务包”,包含投前、投中、投后的全链路专业支持:投前阶段,由贝恩咨询、罗兰贝格等机构提供境外投资模式规划、国别尽职调查、风险评估等服务;投中阶段,“融资+财税+法律+广告品牌推广+人力”的服务网络铺开,不同机构助力海外落地;投后阶段,则聚焦本地化运营和数智赋能,保障企业海外稳健运行。  

静安还发布了“出海服务券”,符合条件的企业每年最高可申领50万元额度,用于采购“走出去”服务。这一政策直接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出海成本,成为推动全球化布局的“政策助推器”。

企业出海,人才是关键。许多中国企业在海外受挫,并非输在技术或资金,而是缺乏国际化经营思维。为此,静安成立了全球服务商“新出海学院”,该学院由103家全球服务商联合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和专家学者共同发起,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专业课程、实践项目等多元培养方式,为企业家拓宽出海知识图谱。

大航海时代,港口因汇聚船舶与贸易而繁荣;而在全球化4.0时代,静安正成为企业出海的“专业服务母港”。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和RCEP等政策红利释放,中国企业全球化将迎来新机遇。而静安,也将构建更加完善的全球服务生态,更好实现“聚静安、在上海、为全球、链世界”。

记者:陈洁

编辑:梁慧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