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镜子时,你是否留意过自己皮肤上的那些小黑点、小凸起?大部分人身上都有痣的存在,这些形态各异的痣,有的与生俱来,有的随着年龄悄悄出现。它们就像皮肤上的 “小居民”,看似普通,却暗藏危机!痣的种类不同,恶变风险也截然不同。
究竟哪颗痣可能会癌变?别急,“ABCDE” 法则能帮你精准找出这些潜伏在皮肤上的 “危险分子”。
党委书记、整形外科主任医师顾建英教授,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周宇红教授,放射治疗科主任医师杜世锁教授做客央视综合频道《生活圈》栏目。
痣的种类不同
恶变风险不同
皮肤分为表皮层、真皮层与皮下组织层。
❀交界痣:
交界痣一般都是平的,长在皮肤表皮层与皮肤真皮层交界的位置,比如长在手掌、脚掌、会阴部,恶变风险高。
❀混合痣:
长在皮肤整个表皮层及真皮层的痣是混合痣,有时可能有毛发长出,一般比较稳定,但具有恶变风险。
❀皮内痣:
长在皮肤真皮层内的痣是皮内痣,有时可能有毛发长出,相对比较小、稳定。
还有一种黑色素瘤是黏膜型黑色素瘤,一般长在内脏黏膜层,比如胃肠道黏膜、鼻咽部黏膜等,相较于其他黑色素瘤,这种黏膜型黑色素瘤位置隐蔽、较难发现,所以预后较差。
健康小贴士
痣是否要进行激光治疗或者手术切除,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后,由专业医生判断治疗方式。
身上哪颗痣可能会癌变
“ABCDE”法则帮你自查
A(Asymmetry):不对称
良性的痣一般具有对称性,如果痣不对称,就需要提高警惕。
B(Border):边界
良性的痣,边界一般是比较规则或者很清晰的,但恶变的痣,它的边界就会比较模糊或者不规则。
C(Color):颜色
良性的痣一般只有一种颜色,比如黑色、棕色等,但如果痣的颜色不统一或者颜色发生了变化,就需要提高警惕。
D(Diameter):直径
良性的痣直径大多数在6毫米以下,如果痣的直径大于6毫米甚至2厘米,就需要提高警惕,尤其是短期内迅速增大的痣,可能存在恶变风险。
E(Evolution):进展
指痣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发生了明显变化,或者出现了流血、瘙痒、溃疡等表现,需要提高警惕。
健康小贴士
对于存在恶变风险的痣,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皮肤镜、皮肤CT、病理切片等检查,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有恶变风险。
做好3件事
帮你与身上的痣和平相处
❀做好防晒:
在紫外线刺激下,容易引起痣的基因突变,增加癌变风险。建议日常做好防晒,比如出门时涂抹防晒霜、戴太阳帽、撑防晒伞等。
❀减少不良摩擦:
对于长出来的痣,如果反复抠、挖、摩擦,这种不良刺激因素会增加痣的癌变风险。
❀痣上长出来的毛发不要拔:
修剪痣上的毛发时不宜太短,更不要直接将毛发拔掉,以免刺激毛囊,引发感染。
健康小贴士
肿瘤治疗已经进入了慢性病时代,药物治疗效果或者系统治疗效果越来越好,新技术也越来越多,比如TOMO技术、射波刀等。带瘤生存的病人越来越多,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积极乐观的心态。
文章转自《CCTV生活圈》
点击“阅读原文” 警惕,体检单上的"钙化"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