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从“一脉三园”到“一脉三员”,杨浦这个街道解锁社区自治共治新范式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5-16 17:50:30

江浦路街道从“一脉三园”起步用了六年时间,探索建立了“从共商起步,从共建开始、以法治为依托、以共管为长效,以共享为目的”的江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在这六年的实践中,街道各居民区党组织围绕“四共一治”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了居民区党组织的新时代先锋堡垒作用。

从“物理空间”到“治理共同体”

基层治理破茧蝶变

五环居民区曾开创性地将三个小区“破墙合体”形成辽源花苑小区,打造社区治理“一脉三园”。如今,在五环党总支的支持下,辽源花苑小区又有了新点子,通过引入第三方社会优质资源加入楼组自治管理团队中,将自治故事从“一脉三园”升级到“一脉三员”新模式。

为了更好地推动楼道治理,五环居委会以问题为导向,突破传统治理边界,通过2次协商会、2场开放空间讨论,挖掘出楼道治理的痛点——居民参与不足、服务精准度欠缺。

由此,一场“破茧行动”拉开帷幕。在党建联建的契机下,融入了上海林厦物业有限公司、上海杨浦救援队、巴士一汽三车队、上海江苏银行杨浦支行等专业社会力量,将“单打独斗”升级为“多元共治”,推动社区治理从“管理空间”迈向“激活人心”。

专业赋能+多元共建

“三员矩阵”激活社区治理新动能

楼道是居民公共生活的“最小单元”,是连接邻里的桥梁。五环居委会邀请辽源花苑社区的骨干楼组长及年轻的志愿者们,开展多场协商会议,发放调查问卷上百份,共同商讨出“楼道特色服务专员”的概念,并根据居民志愿服务参与程度、年龄、特长等要素,在每个楼道民主推选3名年轻志愿者骨干分别担任特色服务专员:安全员、信息员、企划员。

为了增强“专员们”专业能力,五环党总支通过协商会议、走访调研和外出参访等多种形式,组织楼道“三员”、社区骨干及年轻志愿者们开展破冰、融冰、增能培训等活动,通过“我来选、我来订”,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交流,并为居民们提供自治的平台和机会,促使人人能发声、人人能参与,人人能为社区和谐、美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充分发挥“安全员”为社区保驾护航的作用,五环党总支还与杨浦区大连消防救援站、巴士一公司三车队、江苏银行上海杨浦支行、上海林厦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协议,请他们用专业知识从消防安全、出行安全、网信安全、住户安全等多方面为社区提供宣讲和沉浸式体验活动,带居民走进消防博物馆、巴士枢纽站,让安全知识从“说教”变“体验”。

“信息员”和“企划员”则配合居委会组织开展了“佘山运动会”“社区露天电影”“六一儿童节超轻黏土diy”“小手牵大手共建安全社区”等各类活动,参与的社区居民、学生达500多人次。

通过“破冰培训+增能计划”,63名专员化身社区治理“神经末梢”,物业公司、消防站等4家签约单位则注入专业力量,形成“居民自治+社会协同”的双轮驱动。

从“旁观者”到“当家人”

人人都是社区缔造者

在“三员”机制落地后,居委会发现一个问题:居民对“三员”的职责认知还比较模糊,如何让这些角色“活”起来?五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虞净提出:“要让‘三员’形象像邻居家的笑脸一样深入人心!”

为此,五环居委会邀请居民、孩子们共同绘制“我心中的‘三员’”草图,让大家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设计”,最终确定了以小朋友们喜欢的熊猫作为“三员”卡通形象,并定制了徽章、团扇及环保袋等多种文创用品。

在“五环邻聚力 ‘三员’见面会——暨‘一脉三园’到‘一脉三员’项目总结成果发布会”上,街道负责人为“三员”代表颁发聘书和徽章,成为社区治理的“高光名片”;楼道里,居民自发设计的公约墙将“三员”名单与职责“上墙亮身份”,让“有事找三员”成为新共识;活动中,印有“三员”卡通形象的团扇、环保袋融入日常生活,渐渐实现“文创全覆盖”。

从项目发布会辐射到楼道空间,再渗透至生活场景,“三员”形象逐渐从“制度符号”变成“社区熟人”,真正让“戴徽章的人”成为居民心中“能托付的人”。

五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虞净表示,从“一脉三园”物理空间到“一脉三员”治理共同体的跃迁,用实践书写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答卷。后续,五环居民区党总支将持续深耕党建引领,撬动多元力量——以“1+3楼管会”机制为轴心,织密“社会资源链”与“居民参与网”,通过服务维度精准拓展、能人达人持续扩容,推动精细化治理走向纵深,实现自治共治“软实力”与居民“满意度”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