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市教委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学数字化转型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市级教学平台及三个助手”的教学实践常态应用,推动教学方式变革,5月13日,“聚势同行强团队 数智赋能创未来”——上海市中小学教学数数字化转型展示活动(松江专场)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松江实验学校举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教处处长郭金华,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院长卜洪晓,松江区教育局局长陈小华,松江区教育学院院长钱秋萍,上海市教委四级调研员龚柳,松江区教育局副局长朱永,松江区教育学院副院长秦欢珍出席本次活动。市项目组主要成员,各区初中整体试验样板校分管校长和教师代表,松江区教育学院全体研训员,松江区中小学项目分管校长、教师代表等现场参加会议。另外,各区教育局分管科长,各区教育学院项目负责同志,各区整体试验样板校校长、项目负责同志,各区相关学科研训员及试点教师等线上观摩了本次活动。 郭金华在讲话中指出,松江区教学数字化转型工作呈现推进范围广、推进效果明显、推进成果斐然的显著成效,区域系统化、深层次推进举措值得各区借鉴。他希望各区加强“三个助手”与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融合运用,深化推进教学数字化转型,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调,以数字化转型激发教育的动力与活力。他强调,要正确认识教学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引导方向,做好推进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环境保障,加大教学数字化转型推进力度,把握数字化转型运用重点。根据国家提出的要求,要建设精品资源,创新资源新形态,增强资源交互性,形成高质量资源供给生态;要探索数字赋能,大规模因材施教,创新型教育的有效途径;要探索人工智能加教育应用场景新范式,形成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知识的教学评价与决策路径。 卜洪晓对松江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松江区通过“双轮驱动、双轨并行”等策略,实现了从个体探索到全域辐射的跨越式发展。他特别赞赏了现场展示的道德与法治和数学课,认为这两节课堂充分体现了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虚拟实验、AI辅助创意表达等创新应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实践能力。他指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技术应服务于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思维培养,而非流于形式。在教研支撑方面,卜洪晓肯定了市、区、校三级联动的教研机制,尤其是学科中心组的引领作用。他提到,松江区教师自主开发的学科工具和常态化教研实践,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基础。他希望各区借鉴松江经验,共同探索“深度互动、学生主体”的未来课堂新样态。
展示活动设置教学研讨环节,上戏松江附校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彭苏敏、初中数学学科教师李灵呈现了两节融合数字技术的精彩课例片段。区初中数学学科团队以微论坛形式,分享了在教学数字化转型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实践成果和心得体会。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徐志华和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初中数学研训员顾群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教学片段和团队教研实践进行了精准把脉与专业建议。 随后,区教育学院研训部以《四维联动 团队共进——区域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松江实践》为题,分享了区域在推进教学数字化转型中的整体实践与探索。上戏松江附校作为样板校代表以《破壁·融合·共生——从数字赋能到智慧共生的教师发展实践》为题,汇报了学校在教学数字化转型中的具体实践与创新举措。
本次活动聚焦区域团队发展,通从“课堂实践、教研创新、样板校建设、区域推进”四大维度,展现了近三年来区域教学数字化转型项目推进的探索和实践。后续,松江区将以人工智能与“三个助手”的融合应用为抓手,持续优化教学模式、沉淀转型经验,形成可复制路径,为新一轮教学数字化转型夯基垒台,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