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大众新闻 > 文章详情

观澜亭|健康证频频“失守”:公共卫生安全不能总靠“亡羊补牢”

转自:大众新闻 2025-05-14 17:33:24

近日,央视《财经调查》栏目暗访发现南宁、天津、沈阳、郑州等地多家医疗机构违反健康证办理规范,存在违规行为,再次将健康证这一公共卫生安全的关键防线推上风口浪尖。

事后,郑州市、沈阳市等地卫健委相继发布公告,暂停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业务并依法立案,进行查处。

图源: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微信公号

健康证明办理违规、造假问题由来已久,仅靠事发后对涉事机构及人员做出查处难免有“亡羊补牢”之嫌。

从报道来看,为逃避监管,医疗机构的违规操作又有了“新花样”。用指尖采血代替静脉采血、推荐理疗项目替代体检项目……形式更加隐蔽,难以察觉。

而健康证“大开方便之门”会引发公共卫生风险。健康证体检主要针对痢疾、伤寒、活动期肺结核等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以传染几率较高的活动期结核为例,数据显示,仅2025年3月,我国肺结核发病人数就有近六万,位居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的前五。如果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从业人员患有活动期肺结核,不仅直接威胁公众健康,更有引发健康事故的可能性。不仅如此,健康证制假、造假的“灰产”屡禁不绝,直接扰乱营商环境。

如何守住这张“小证件”背后的“大安全”?

为从源头上堵住漏洞,强化数字监管必不可少。目前,杭州市制定了人脸识别方案,以确保体检人员身份证信息和人脸匹配;蚌埠市全流程管控留痕,并可通过当地的政务APP查询电子健康证。

另外,提高从业人员办理正规健康证的积极性也能一定程度上扫除“灰产”。不少地方推出了健康证体检补贴、简化办证程序、缩短办证时间等政策,杭州、南京与合肥还达成了健康证明跨区域互认,以管理温度的提高来守护公共安全防线。

健康证虽小,却是公共卫生安全的“防火墙”,不能仅靠事后严惩,更要注重从源头严管堵住漏洞,才能让健康证发挥“大力量”。

(大众新闻记者 张铭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