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孟北门的生姜、新驿杨营的果蔬、颜店史家村的草莓、大安的肉牛养殖、兴隆庄的蝴蝶兰……一个个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正结出兴村富民的累累硕果。
近年来,位于鲁西南地区的济宁市兖州区,一直把农业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在政策、资金、土地、人才引进等发展要素上予以支持,鼓励镇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一批特色产业呼之欲出,并成为镇村的特色品牌,成为兴村富民的“金疙瘩”。
走进颜店镇史家村“史村田缘”田园综合体,村落与田地相映成趣,大棚内果香四溢。颜店镇史家村果蔬大棚负责人侯建岑:“今年番茄和草莓的长势都不错,大约每亩地分别能产10000斤和5000斤。”
据了解,史家村田园综合体年产草莓等水果16万斤,累计接待游客15万人,年均实现增收60多万元。
谁能想到,史家村建设果蔬大棚的土地,都是以前的废旧坑塘、零星地、边角地、荒沟。“我们通过村集体资产清理,盘活土地400余亩,用于发展特色种植业,增加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收入。经过几年的运转,我们的田园综合体成了享誉周边的农业特色品牌。”兖州区颜店镇史家村党支部书记王转奎。
眼下,小孟镇的1500余亩的生姜正进入生长季。为了提高生姜种植抗风险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兖州区小孟镇成立北盛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耕、种、防、收、售“五位一体”规模化管理模式,确保我们种出的生姜品质有保障。
济宁北盛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卞传芹:“去年我们生姜种植面积超过1200亩,年产量1400余万斤,年产值4300余万元,带动了6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年初,我们打通了出口通道,部分生姜出口海外市场。”
小孟的生姜卖出国门,走向海外,而兖州区大安镇生产的羊肚菌等菌菇直接卖到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大型商超。大安镇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设了1500余亩羊肚菌种植大棚,凭借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严格高效的管理,大安镇的羊肚菌产量高、品质稳定,亩产达到3万元。
“我们种植的羊肚菌,打通了北京、深圳等地的市场,根本不愁销路,除了种植羊肚菌,今年我们还种植了玉兰菜、白木耳营养价值高、收益高的菌菇,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恒农农作物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张骞介绍。
位于兴隆庄街道济宁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内的蝴蝶兰种植大棚里,养殖架上一盆盆蝴蝶兰长势喜人,散发着淡淡清香,数名种植员在其间精心打理。
依托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平台,蝴蝶兰育种中心坚持以科技研发、良种培育、农业示范为驱动,加快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形成集品种研发、病毒检测、组培扩繁、兰苗栽培、成花销售为一体的高档花卉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共培育“兖州之星”“泗河之光”“兴隆之光”等20多个高档蝴蝶兰品种,这些新品种因具有观赏度高、花期长、易种植等特点,备受市场青睐。
目前,该中心年产蝴蝶兰瓶苗1000万株,成花300万株,年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带动群众就业300余人。
(通讯员 张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