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从“扯面罩”到安心睡,小小护理创新让患者告别“口干痰堵”丨2025静安区优秀护理项目

转自:上海静安 2025-05-14 15:00:31

患有呼吸衰竭的75岁患者叶阿婆在闸北中心医院ICU经历了一场特殊治疗:她戴着无创呼吸机,因口干舌燥、痰液粘稠咳不出,多次烦躁地扯下面罩。

ICU护理团队集思广益用“输液皮条+雾化器”的巧思破局:在传统雾化器上穿刺针孔,连接带调速器的输液装置,用0.45%的生理盐水作为雾化液,以4ml/h精准滴速持续湿化气道。6天后,叶阿婆的痰液从“三级粘稠”变为“一级稀薄”,血氧恢复正常,整体舒适度显著提升,终于能安稳入睡。

护士陆陈瑜告诉记者:“这并非个例——超80%的无创通气患者都饱受‘干燥折磨’。”近日,这项改良“黑科技”凭借显著的临床效果,荣获2025年度静安区“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优秀护理项目个案护理类一等奖。

“这项改良的核心在于‘精准调控’。”陆陈瑜介绍,极细针孔确保湿化液如雾般均匀输送,避免传统方法“忽干忽涝”;5升/分钟氧流量+4毫升/小时滴速,既防冷凝水积聚,又杜绝粘膜烫伤;通过痰液颜色、吸痰间隔等“智能痰液监测”,数据动态调整方案,比患者更早发现异常。临床数据显示,该项目自推广以来,有效改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改善通气功能。降低患者呼吸道感染、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治疗依从性。满意度调查结果也表明,患者对治疗体验的满意度提高到100%。“以前总被病人抱怨‘越治越渴’,现在他们笑着问能不能带雾化器回家。”一位参与项目的护士说。

目前,这项成本不足10元的改良装置已获第十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优胜奖,上海市护理学会重症监护专项护理科普优秀作品等殊荣。护理团队围绕这项创新项目与中部医联体8家医院开展交流合作,培训超600名医护人员。

在ICU,生命支持设备常让人忽略“舒适”的价值。而ICU护士们用一根输液管证明:医疗的温度,有时就藏在0.45%氯化钠溶液的细微滴答声中。“它破解了无创通气‘保命却折磨人’的痛点。”市护理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护理器械微创新”模式,为重症患者舒适化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部分图片来自院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