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亮点多

转自:浦东观察 2025-05-13 22:04:19


从空中应急通信、消防灭火、救援运投,到执行特种任务的高防护特种车,再到日常查找道路病害的“智城云巡”……在5月13日开幕的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上,多种新技术新设备亮相,为应急减灾和救援赋能。


据悉,本届博览会吸引到来自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家顶尖企业参展,集中展示应急救援、智慧安防、防灾减灾等领域的3000余件前沿装备与技术,将在城市安全治理、极端天气应对、跨境协同救援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进程。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博览会主要聚焦科技赋能应急,创新驱动未来,为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道路“CT医生”上岗


一辆看似普通的养护工程车以80公里时速飞驰而过,车顶的高精度扫描设备却在进行毫米级“扫雷”——路面上毫米宽的裂缝、硬币大小的坑槽、甚至交通指示牌的边角缺损都无所遁形。这套搭载AI大模型的智能巡检系统,就像给道路装上全天候健康监测仪,连雨后悄悄积累的积水都逃不过它的法眼。




在此次博览会上,隧道股份城市运营“智城云巡”智慧巡检系统登台亮相,它集成AI大模型、高精度定位与云端协同等核心技术,让道路巡检车化身“移动CT机”。


“过去道路巡检,靠的是专业人员的一双眼来和兜里的一支笔。有经验的老师傅,能够发现道路路面的各种病害破损。如今,有了‘智城云巡’智慧巡检系统,只需要一辆车一个驾驶员,巡检效率就能提升近一倍。”隧道股份城市运营智慧巡检项目负责人陈晔宽表示, “根据实测,智城云巡病害识别准确率超过90%,病害位置信息误差控制在厘米级,为后续处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目前,“移动CT机”已经在花木地区的道路养护中投入使用。采集到的病害隐患线索会接入隧道股份城市运营的“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巡检平台”,由平台进行隐患归类、定级,然后自动制定最优的修复计划,减轻了养护人员对病害线索筛选判断的工作量。“数字化的管理平台让4小时内完成病害发现和病害派单处置成为可能。”陈晔宽表示。


精密巡检设备和AI大模型的背后,是隧道股份城市运营专业人员组成的“智慧管家团队”。他们通过deepseek等大模型应用和人工智能决策工具,开发AI算法模型,实现对区域化资源的集中调度,显著提升巡检时效;同时,依托道路、交通流量、突发事件等大数据全面分析,快速评价设施健康指标,自动形成专业化设施体检报告,赋能城市治理专业化的管理。


据悉,该产品不仅解决了传统人工巡检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更通过数据沉淀与分析,为城市交通的长期安全韧性提供决策支持。目前已全面覆盖上海花木片区主要道路,并在成都、嘉善、厦门等城市展开应用。


尖端科技覆盖各种场景


作为亚洲规模领先的安全应急行业盛会,本届博览会聚焦航空救援、水域救援、智慧安防等“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的核心场景,首次设立航空应急救援、水域应急救援两大主题专区,集中展示通航装备、智能无人机、水上救援机器人、AI预警系统等百余项前沿科技成果。



中国兵器、徐工集团等央企带来“国之重器”硬核方阵; 3M、蔚来汽车等跨界巨头,则以新材料、新能源技术为应急场景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全面呈现“数智化”赋能下的安全应急新图景。



作为国内应急救援无人机领域的领军企业,联合飞机联合飞机通过“大小协同、空地联动、无人值守、软硬一体”四大创新突破,打造全场景覆盖的应急救援产品矩阵。其中,重载无人直升机TD550与敏捷的Q20无人机灵活搭配,组成“空中特勤队”,大载重无人直升机TD550凭借其强大的载重能力和长航时性能,衍生应急通信、消防灭火、救援运投三大功能,实现复杂场景的“一机多能”,在应急救援中发挥关键作用。


据介绍,TD550应急通信无人系统也能作为“空中基站”,在自然灾害等造成的“三断”紧急情况下,为受困群众与救援队伍提供稳定的信号保障,确保信息的畅通传递。而Q20无人机能够大幅提升三维建模的效率和精准度,迅速生成高精度的灾情三维模型,为救援人员提供全面、准确的灾情信息,成为救援决策的“火眼金睛”。


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作为长三角地区5·12防灾减灾宣传周的重要活动之一,特设公益科普体验区,联合消防、卫健、红十字会等部门,推出VR地震逃生、高层火灾避险、医疗急救等10余项沉浸式互动项目,吸引超万名观众参与,助力提升公众防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