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五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中学的青少年来重温《谁不忆江南——闵行记忆》。今天,你将听到的是《春波碧影,盼何日再渡》。
徐家桥位于华漕镇陈家角村北梁山组。沿着纪翟路一路向北,在一条不起眼的小道上右拐,行不多远,便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陈家角村是一个较为现代化的传统村落,村里人家都建起了两层小洋楼,经改造修整过的河道、池塘,整齐的农田,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内。
向村民们打听徐家桥时,大多数人竟不知自己的村里原来还有这么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山穷水尽之际,幸有一位老伯路过,这才带来了一线曙光:“你问的会不会是东边那座石桥啊?”
沿着老伯指点的方向,踏着村里弯弯曲曲的小路一路走到头,终于在村东头的塘边寻到了这座古桥。
没想到,历经百年的古桥竟是如此简约。桥面仅有两块凹凸不平的花岗石板并排铺就,总不过四五尺宽,甚至不容两个人并排走过,桥的两侧也并无扶手,估计胆小的人过河总会有些忐忑不安。
如今在徐家桥畔已另建起一座带着坚实扶手的水泥桥,正式替代古桥。
据载,徐家桥由徐氏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是花岗石质,四跨平梁桥,呈南北走向,跨龙尖嘴港。桥面长13.65米,中宽1.10米,净跨13.40米。徐家桥的桥墩均为双拼立壁式,上架石梁,铺双拼桥面。两侧桥额题刻有桥名“徐家桥”,并刻纪年及建造人姓名等。
150多年过去,徐家桥依旧十分稳固,只是多了一分时间的沧桑。细瞧之下,在桥面石板的缝隙中,顽强地生长着一丛小花,似乎在向访客细细诉说着春日的美好。
沿着龙尖嘴港望去,东西两面均是清晰宽阔的河面,脚跨两岸的石桥仅此一座,可以想见在徐氏建桥之初,这座狭窄简陋的石桥曾为两岸的居民带来了多少便利。
一条河因为有了一座桥,不再有永久相隔的此岸和彼岸,古桥就这样静静地候在那里,不知何时才能等到下一位游客的来访。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十五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中学的青少年来诵读《谁不忆江南——闵行记忆》。此书聚焦闵行地区重点保护的古树、古桥、古建筑等珍贵的文脉资源,我们力争用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故事和一段段童声音频,引领大家发现闵行之美,去诗化心中的江南,并勾勒江南文化的生动线条,阐释江南文化的核心本源,从而留住心底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2025年5月起,第二十五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朗读: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中学 六(4)班 熊梓岑
编辑:汤婧娴
初审:岳顺顺
复审:石思嘉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