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与上海市总工会百年华诞。
百年前,上海沪西擎炬的工友,辟出觉醒之路,波澜壮阔的中国工运史,在这座光荣之城光辉起笔;百年后,五卅运动的呐喊化作智能制造的号角,爱国报国的澎湃力量已奔涌成不息的算力激流和模塑申城的引领潮流。
咱们工人有力量。翻开百年历史长卷,劳动者的荣光在奋斗中闪耀。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大军正在引领打开产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张英由此颇为感慨:市经信系统的产业铁军,正承继着百年薪火,以新质生产力为枪,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集中精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实现从“跟跑”到“领跑”,从“制造”向“智造”,以钢铁脊梁扛起国之重器,用一场场技术突围向世界宣告——中国新型工业化的蓬勃伟力,是实验室里不灭的灯火,是流水线上不倦的匠心,更是“中国跨越”的硬核写照。
上海市经信系统工会联合解放日报社,聚焦“传承、力量、引领”,开展“百年传承,工聚发展,经信担当”迎百年主题宣传,深入挖掘经信系统单位和职工赓续上海工运红色血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产业新传奇新奇迹的典型。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孙智君,从事发动机失效分析已30年整。
8年前,随着长江发动机研制逐渐深入,发动机失效分析能力提升也被提上日程。但在当时的设备条件下,商发连基本的试样切割、硬度检测都做不了,队伍能力也捉襟见肘。
经过深思熟虑,孙智君向自己所在的党支部和分工会提出想法——打造一个技术创新、人才成长和文化传承的平台。这与商发整体的专业发展规划、班组建设策划不谋而合,公司工会也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支持。于是,“孙智君航空发动机安全保障工匠创新工作室”快速组建起来。
一台航空发动机,由超过3.5万个零件组成,材料和工艺多种多样,工作环境呈现高温、高压、高转速“三高”特点,又有着高可靠性等严苛要求。在这些条件下要准确定位发动机故障点,无异于大海捞针,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理化检测、结构强度、材料工艺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通过“望闻问切”,对发动机“症状”进行综合诊断——有时“头疼”反倒要“医脚”。
为了补齐技术短板,打造核心能力,孙智君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了艰难的技术攻关——发动机先进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技术。这类材料结构特殊、制造复杂,在检测中存在“测不到、测不全、测不准、测不快”的难题。工作室聚焦材料环境试验方法,经过大量测量实践和工程调研,检测能力获行业公认的NADCAP认证。
8年来,工作室累计解决各类技术难题超过1000项。现在,项目研制过程中的急难问题已实现24小时快速响应,部分检测任务甚至能在2小时内完成分析,有力保障了型号研制进度。同时,工作室培养出了6名高级工程师,占总人数近30%,成为长江发动机研制一线的中坚力量。
2019年,孙智君荣获“上海工匠”称号。2020年,他所带领的工作室被授予“上海市工匠创新工作室”的荣誉。
“事业的基础是人。我们一方面给大家搭平台,为任务攻坚、技术创新打造好用、管用的机制制度,另一方面也努力建舞台,为先进榜样聚光引流,以点带面激励更多人,力争在建设大国重器的进程中涌现出更多的大国工匠。”中国航发商发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高立新说。
欢迎转发,但请注明出处“上海经信委”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