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第一教育 > 文章详情

华二松江实验初中部今年启动招生,在与高中一体化管理的学校学习,学生将收获什么?

转自:第一教育 2025-05-12 19:35:24

5月初,第一教育走进松江区一个普通又特别的校园。校园不大,跟其他学校一样,教学楼、科学楼、体育场、体育馆、报告厅、食堂俱全。校园里只有4个年级400余学生,教学楼的一楼是3个一年级班级,走廊装饰得色彩鲜明、充满童趣;沿楼梯向上,却是高中3个年级的教室,走廊里更多的是学生的科创成果、科学家故事展板。

去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松江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华二松江实验)启动办学,招收一年级新生。华二松江实验跟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松江分校(以下简称华二松江)一体化管理,校长均由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理学博士娄维义担任,现在同时暂借道悦路校舍办学。

80个一年级的“小松籽”,跟华二松江的高中生在同一个校园上课,半年多来他们有了哪些收获?今年9月两校将分别迁入新校园,初中部首次开启招生,华二松江、华二松江实验如何开展科创教育一体化培养?跟第一教育一起来看——

避免过早开始简单化、单一追求知识的学习

教学楼的一楼安置了一年级的3个班,走廊的墙壁上,有的贴着学生作品、有的贴着学生各式各样的问题。

“二十为什么写成‘20’,而不是‘2 10’?”“加法竖式中,加号为什么要写在数字的左边而不是右边?”“为什么减号是一横而不是一竖?”……“问题墙”上,孩子们的问题有的让小编忍俊不禁,有的也引发了小编的同感。

数学老师徐文艳说,一年级没有书面作业,学生在课前看书预习,通过家校平台提问,老师进行回复;课堂上可以口头提问;课后学生把自己的“好问题”写出来,“我会积极回答他们的问题,比如关于‘20’的问题,我就鼓励他们借助计数器来理解,2在十位,就表示2个十,十位上拨了2个珠子,十位上写2,个位上没有珠子就写0。孩子们的问题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多启发,这样的方式我也会继续开展下去。”

在娄维义看来,低年级学生不必过早开始简单化、单一追求知识的学习,“我们鼓励低年级的孩子提问题,呵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学生敢于提问的环境更为重要,学校还鼓励孩子们解答别人的问题,每个人勇敢地把自己的回答写出来,互相做“小老师”。

近日,华二松江实验的第一届校园科学节正在进行,“‘纸’想比长短”“‘小马’会走路”“纸飞机穿越”等趣味科学挑战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游戏探索物理原理,在动脑动手的实践中体验科学乐趣。

12年一体化大科学教育课程体系

教学楼二楼往上,是高中3个年级的教室,比一楼多了一丝严肃,却充满青春气息。2024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金牌得主陈子桐在跟同学打乒乓球,2024年世界青少年英才奥林匹克竞赛全球总决赛金奖得主何虹宇宣刚刚运动完洗脸,水还未来得及擦干。

何虹宇宣

“我参赛的课题是关于水污染治理的,与我选考的地理、化学学科有一定的关联,课题研究也是学习的一种放松。”读高三的何虹宇宣说,他如今已经选定了大学的学习方向,只待一个月后放手一搏。尚在读高二的陈子桐也已经获得了2025年北京大学“数学英才班”入围认定资格,原则上今年高考成绩达到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即可提前录取。

陈子桐

创校不到3年,华二松江已有数十位学子在全国五大学科竞赛中获奖,其中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四大领域均有学生荣获全国竞赛(上海赛区)一等奖,总计12人次,已获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一枚,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银牌各一枚。在2023、2024年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亦有出色表现,共有19人获得一等奖,3人次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奖,其中杨之涵和张旭还分别获得了当年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

“高中阶段只有3年,做科创教育的时间相对有限,科创教育需要向下延伸。华二松江实验与华二松江的科创教育一体化设计,教学目标统一、课程一体化。”娄维义已经规划了12年的大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推进小初高创新人才早期贯通培养小学阶段开展科学教育,侧重培养科学思维与探究习惯;初中阶段开展科技教育,侧重提升科学实践与技术应用;高中阶段开展科创教育,侧重发展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今年9月,华二松江实验将搬入位于“洞泾未来湾”区域的新校区,小学部新一年级招收210人,初中部开启第一年招生,面向洞泾、泗泾、新桥、九亭、九里亭等5个街镇招收320名学生。

华二松江实验校园效果图

据娄维义介绍,华二松江实验将充分依托和发挥华二松江高中办学资源和办学优势,与华二松江保持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一致,在师资培养、课程教学、学生发展、后勤服务等方面进行一体化管理,探索贯通培养方式,实现两校协同联动发展。

今年4月,华二松江入选“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名单,华二松江实验也将传承华二“科创教育”基因,优化以科创教育为核心的高质量育人体系,充分借助“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支持系统(IESS)”,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优质资源,搭建多元教育平台。

打造有高度、深度和广度的立体课堂

走进华二松江校园,“有担当、会选择、能创新、懂生活”这12个字十分醒目。娄维义介绍道:“我们理解‘创造未来的人’应该具备这四个特征。‘有担当、会选择’是方向、是目标,而达成这些目标依赖能力支撑,其中创新能力起着引领性、前瞻性的关键作用,生活能力则是基础保障,二者分别从高层次和基础层面为目标的实现提供动力与支撑。这四者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组成单词‘RICH’,体现了学校以‘丰富’育人模式推动学生多元发展、摒弃传统‘单一’育分的应试教育模式的理念。”

学生用激光切割制作的木质“卓立方”模型

学校着力构建以科创教育为核心的高质量育人体系。课堂上,教师首先在备课中要明确这节课的育人理念,其次捕捉课堂的两个点——立意点、探究点,立意点决定了课堂的高度,探究点决定了课堂的深度。

娄维义进一步解释说,传统课堂关注知识传授的广度,现在需要构建的是包括广度、高度、深度的三维立体课堂。娄维义用一张三维立体图来表达:“高度取决于课堂的立意、深度是指课堂研究的推进,课堂的广度不依赖考试内容,而是高度和深度的达成。知识面广度的扩大可以通过兴趣驱动在课后延伸学习。”

“最近我们也对‘二维四元’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迭代优化,之前强调课堂的艺术性、学术性,艺术性重思想重趣味,学术性重探究重科学,现在还要加上一‘维’,即课堂教学的专业性。”娄维义说,华二松江目前有近六十位教师,其中8位理工学博士、9位金牌教练,不同专业出身的教师如何把课堂上得更有教学逻辑性、与学生互动更合理是关键。

华二松江招聘并组建了华二松江实验的教师团队,包括从全国选聘的资深经验型教师,以及名校毕业、学术功底扎实、站在学科发展前沿的优秀毕业生。针对小学部新一届学生即将入校、初中部启动招生,学校已经对新招聘教师开展了前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华二传承篇、科创教育篇、强基深入篇、人文素养篇、数理素养篇、艺体素养篇等7个主题,确保教育价值的落地。

“我们要培养的是‘追求卓越,创造未来的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他们走出高中校门之后仍旧保有强劲的学习动力和突出的创新潜质,支撑他们未来的长远发展。”娄维义说。

华二松江校园效果图


文字:曹轶姗

部分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王佳依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