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徐汇通 > 文章详情

吃碗面、买个饼……用心迎接“新”挑战 | 我在街区当书记

转自:徐汇通 2025-05-12 08:12:49

编者按:为深入展现徐汇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徐汇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区委组织部、各街道(镇),特别推出“向新而生 汇心前行——我在街区当书记”系列报道。通过街区书记的视角,记录他们在基层治理中的创新举措、为民服务的点滴故事,展现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的丰硕成果。

当选徐汇区斜土街道大木街区党支部书记的那一刻起,面对新角色的转变,肖振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虽然之前一直在从事党务工作,但面对“围墙外”这些沿街商铺,肖振的心里不禁犯起了难:“街区该怎么走?该和商户们说些什么?”

走街巷摸诉求,倾心倾听汇“新”声

通过边学习边探索,肖振清晰地认识到这份工作的意义与挑战所在。自全覆盖工作推进以来,大木街区党支部多次对市场主体上门走访,通过发放连心卡、互加联系方式等形式,保证商户和街区党支部可以随时联系、即时响应。

肖振进行走访

为了和街区的“小个专”(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商铺迅速破冰,肖振给自己定了个小计划,定期找几家商铺吃碗面、买个饼、买瓶水。“阿姨,你家馄饨店我在视频网站上看到过,评价很高。”肖振通常以顾客的角色先和商铺进行日常交流互动,更能快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通过多次的走访排摸,党支部对街区市场主体有了清晰的认识,为全覆盖工作打好了基础。肖振介绍道:“通过听取诉求建议,我们协调联动职能部门为新兴领域群体解决实际困难,确保他们的声音被听到,困难得到解决。如在台风天,肇嘉浜路顺丰站点的小哥们担心大雨造成倒灌,影响快递物资,于是我们对接街道职能部门,为其送去了15袋防汛沙袋,为站点解了燃眉之急。”

对需求强管理,让党员“新”有所属

“感谢肖书记!来到上海发展,组织关系却一直留在学校,本来还不知道组织关系到底转哪里去,现在转到街区党支部,终于安心了。”来自河南的小微企业员小马此前困惑于该如何转组织关系。得知这一情况后,肖振立马上门了解情况,经过多方协调,小马的党员组织关系顺利转入大木街区党支部。

做贸易的个体工商户郑先生,组织关系先前在江苏扬州,走访过程中,郑先生表示想作为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肖振及其团队成员与郑先生老家党组织联系后,及时将他纳入党组织管理。

“自2024年8月份成立以来,我们大木街区党支部陆续开展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入党宣誓、观看红色电影等活动,同时组建了党支部微信群,定期发送学习资料,确保党员学习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肖振表示,希望通过组织这些学习活动,逐步增强这些党员身份认同感和对斜土社区的归属感。

挖骨干汇资源,探索治理“新”模式

在日常走访过程中,肖振与团队成员结识了辖区内瑞丰口腔门诊的医生付鸿爽。付鸿爽有很强的服务百姓的意愿,希望实实在在为居民区、商铺做些公益活动,因此经常发动周边的怡康中医、宁波通商银行等一起开展公益活动。

肖振在走访中与付鸿爽交谈

“前期街道在成立片区妇联组织,我们党支部积极推动党建带群建,把像付医生等热心公益的女同胞作为妇联骨干进行推荐。”肖振表示,未来大木街区党支部将进一步整合热心公益的商铺资源,常态化开展中医养生、口腔医疗、免费理发等便民服务。

“作为街区书记,要做到样样通,既要熟知党务,又要会与人沟通,更要会上下联动,多部门配合。今后,我将继续带领街区党支部通过常态化走访、解决商户实际需求、搭建资源供给平台等方式,进一步服务好、凝聚好新兴领域群体。”肖振说道。

记者:解景昇

编辑:邱彩红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