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东方教育时报 > 文章详情

如何让技术红利变为“多数人的福祉”?第二届CCF公益日发布AI素养提升行动倡议

转自:东方教育时报 2025-05-11 17:12:03

如何推动技术普惠,让技术红利变为“多数人的福祉”?5月10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第二届CCF公益日主论坛暨技术公益大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本届公益日以“智能向善、公益无限”为主题,CCF会士、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凝晖担任大会主席,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副校长周磊出席会议。

活动现场

开幕式上,CCF秘书长唐卫清表示,CCF公益日不仅是一个活动的名称,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承担社会责任的担当。CCF理事长孙凝晖院士在致辞中介绍了过去一年间,CCF围绕消除信息贫困这一目标组织的一系列技术公益活动。“CCF技术公益案例集活动、CCF技术公益马拉松活动、CCF公益大使活动等激发了CCF会员做好事、行善举的公益意识,提升了计算机学会的美誉度。”他呼吁CCF全体会员要行动起来,推动AI技术普惠,向乡村学校、社区服务中心提供AI教育和信息服务;通过低门槛的AI工具、方言适配和适老化改造,让AI技术真正下沉;通过AI技术公益活动,为欠发达地区、老年群体、残障人士等弱势人群架设智能时代数字桥梁。

孙凝晖致辞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院士指出,当前AI的技术鸿沟持续扩大,弱势群体被边缘化的风险在加剧,作为AI研究的国家战略力量,高校有责任回答:如何让技术红利变为“多数人的福祉”?他期待以CCF公益日为契机,充分发挥CCF丰富的学术资源与影响力,汇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及公益组织等各方力量,让AI的成果真正“甜”进老百姓的心坎里。

金力致辞

开幕式上还发布了《CCF人工智能素养提升行动倡议》(上海倡议)。这是由CCF发起的一项创新公益活动,目标是依托计算机学会丰富的学术资源与广泛影响力,汇聚各方力量,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及公益组织,共同发起此次行动,使得不同年龄、地域、身体状况、社会经济背景及受教育程度的人群或者是灵活就业群体、老年人、残障人士、相对缺乏机会的学生和教师等尽可能多的人群,能够获得高质量人工智能学习资源与机会,全面提升全社会的人工智能素养。

《CCF人工智能素养提升行动倡议》(上海倡议)
随后,由CCF分管公益工作的CCF会士、监事长、北京大学金芝教授作“CCF技术公益年度工作”汇报。金芝教授介绍了公益工委作为CCF推动公益领域工作的委员会,在2024年策划和组织的多项技术公益活动和成果。

金芝发言

为表彰在2024年5月至2025年3月期间技术公益的杰出贡献者,CCF首次颁发了“年度公益大使”奖励。开幕式还进行了第二批“CCF科普教育基地”发布,《CCF技术公益案例集(2025年)》征集计划也宣布启动。

颁奖合影

公益大讲堂环节,由CCF会士、常务理事、公益工委主任、浙江大学教授卜佳俊担任主持。据了解,公益大讲堂是公益工委于2023年推出的品牌活动,每期邀请2位技术公益领域大咖,以主题报告形式研讨最新技术进展及趋势、产业探索等相关内容。
复旦大学教授胡湛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助力科学普及,并提出“技术向善”的实践路径。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何川研究馆员分享了AI技术在助盲领域的创新应用,强调科技应服务于社会弱势群体。
当天的圆桌论坛环节成为活动亮点,由CCF科普工委主任王元卓主持。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任福君,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CCF监事长、北京大学教授金芝,复旦大学教授张军平及腾讯云副总裁杨晖等嘉宾展开深度对话。圆桌论坛以“AI赋能科普:全民科学素养的机遇与边界”为主题,专家们围绕《科普法》实施元年的背景展开跨界对话。

圆桌论坛

主会场的下午议程包括举办“信息无障碍分论坛”“公益科学传播分论坛”“公益大使研讨会”和“CCF技术公益马拉松决赛路演”。分会场活动则在全国45个城市同期举办,包括5个YOCSEF分论坛、5个学生分部、30场科普活动等。

图片由学校提供

轮值编辑:徐瑶君


东方教育时报微信号DFJYWX
分享: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

关注请点文章主标题下“东方教育时报

或查找搜索公众账号

=== 从教育的视角看社会 | 从社会的视角看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