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新篇】
2025年的春天,李女士(化名)眼角泛起泪光,这个曾被判定“生育希望渺茫”的姑娘,终于等来了生命奇迹。她手机里保存着三张特殊的照片:贴满日期的中药袋、排列整齐的针灸针具、胚胎移植当天的晨光,见证着这段交织着现代医学与古老智慧的孕育征程。
【多维病因交织下的生育困局】
2023年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初诊时李女士已结婚五年,前三年胎停不育,后两年不孕,辗转求医未果,此刻年仅29岁的她,生育之路已布满荆棘:卵巢储备功能减退(bFSH20IU/L,AMH0.4ng/ml)、巧克力囊肿悄然生长、代谢-内分泌失衡(BMI 超重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病)以及免疫微环境异常(抗双链DNA抗体阳性);丈夫的精子畸形问题更让自然受孕希望渺茫。当接诊的生殖团队在病案本写下“继发性不孕症”时,这对年轻夫妻眼中难掩焦虑。首次促排选择拮抗剂方案,给予了足量的促卵泡药,依然卵泡发育少,仅获卵3枚,培养成D3胚胎2枚5III、1枚4IV,养囊失败,以无可移植胚胎结局,这昭示着辅助生殖亦遇到难题。
【攻坚战役:生殖技术与岐黄技艺的协同】
面对李女士的复杂病情,生殖医学中心石礼红医生团队与中医科洪岩医生团队展开多学科会诊,创新采用“西医主导+中医介入”的协同模式:
生殖技术精准突围
运用ICSI单精子注射技术攻克受精难关。
面对卵巢储备不足的困境量身定制“温和促排+胚胎累积”策略,8次微刺激周期,同时辅助生长激素治疗3个月,犹如精准的“卵巢唤醒术”,在保护残存卵巢功能的同时,累计获得D3胚胎19枚,优胚率达63.2%,为后续移植储备下“生命火种”。
其中12枚D3胚胎培养形成5枚囊胚,但囊胚质量一般。4枚早囊和4枚D3胚胎移植均告失败,破局的接力棒交到中医手中。
中医针药全周期护航
卵子质量长征期:针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和卵巢低反应(POR),采用“填精益肾,调补气血”的治疗原则,持续改善卵巢功能。
免疫调节攻坚期:当第4次移植宣告失败,患者并没有放弃希望,转而接受了为期五个月的中医深度调理。在补益精血的基础上,通过“活血通经、散结消癥”法,成功改善内环境、突破免疫性不孕屏障。
子宫内膜窗口期:独创移植时“养心安神、益气温阳”、移植后“补肾健脾、养血安胎”针刺方案,提高着床几率。
【中西医接力的生命密码】
在19个月的治疗周期中,中西医团队完成:
8次个体化促排方案
60次478剂中药处方动态调整
5次胚胎移植周期评估
1疗程精准时空针刺干预
2025年3月,第5次移植成功实现临床妊娠,目前胎儿发育稳定。
【专家解码中西医协同效应】
“该案例创造了三个医学突破:DOR患者通过温和方案获得优质胚胎;免疫异常者突破着床屏障;重度畸精症实现健康受精。这证明中西医协同可以产生‘1+1>2’的效应。”
“中医擅长整体调控,我们通过中药、针灸等手段,既能重建卵巢微环境、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也能整体上调节患者的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内环境,这种多靶点干预模式如同为复杂不孕症患者构建了立体化生命摇篮。”
【生命科学对话千年智慧】
如今,李女士的案例已形成标准化诊疗路径,正在帮助更多遭遇“生育绝境”的家庭获得妊娠机会。通过该路径治疗的患者中,已有37%获得优质囊胚,68%实现HCG阳性妊娠。这份《卵巢功能减退性疾病中西医结合助孕路径》包含:
促排方案制定
胚胎实验室操作
辅助生殖不同时期中医用药规范
移植前整体评估与中医预处理
移植期同步针刺介入方案
着床期固冲安胎方案
医学的终极魅力,在于永远为希望保留一扇窗——当现代科技的锐利锋芒与中医智慧的浑厚内力完美交融,生命的奇迹终将破茧而出。
▲图1 初诊时患者卵巢声像
▲图2 获得优质胚胎
▲图3 正在为患者施针的中医科医生(沈群、张宇)
▲图4 HCG阳性(生化妊娠阶段)
▲图5 B超确认宫内妊娠(临床妊娠阶段)
图文|生殖医学中心、中医科
编辑|张鹰妮
责任编辑|谢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