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市同仁医院 > 文章详情

【科普先锋】CT检查≈致癌害命?CT到底还能不能做?

转自:上海市同仁医院 2025-05-08 18:26:43



前情提要

本月,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在" JAMA Internal Medicine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Projected Lifetime Cancer Risks From Current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的研究论文。

论文截图

研究显示,CT检查的致癌风险不容忽视,在当前的使用情况和辐射剂量水平下,2023年美国的CT检查预计会导致约10.3万例辐射诱发的癌症。如果美国的新增癌症确诊数保持稳定,且未来几十年 CT 检查的利用率和辐射剂量保持不变,那么最终会导致CT相关的癌症最终可能占到每年所有新发癌症的5%,这与过量饮酒(5.4%)和肥胖(7.6%)的致癌风险相当。

不少人认为这是「 CT 检查致癌」的实锤,常规的 CT 检查不再安全?我们该如何看待呢?


前文提到的最新研究是相关性研究,

相关性≠因果性。

上述文中的病例,到底是癌症的症状导致多次CT检查,还是多次CT检查导致癌症,这两者的因果关系是不明确的。


CT到底还做不做?




WHO 指出,当受到的电离辐射有效剂量超过 100mSv(mSv:毫西弗,辐射有效剂量的基本单位)时,患癌风险会显著增加。进行 1 次常规的腹部或盆腔 CT 检查(平扫),有效剂量约为 10mSv。

对于孕妇来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在《妊娠期和哺乳期诊断影像学指南》中提到,目前证据表明,辐射暴露低于 50mSv,不会导致胎儿畸形、生长受限或流产。


安全剂量的实际考量




(1)单次CT的安全性

单次诊断性CT(如10 mSv)的致癌风险极低(约0.05%),临床获益通常远大于风险。

在低剂量 CT(LDCT)肺癌筛查的研究中,LDCT 已被证实可有效提高新发病例的检出率,实现早诊早治,从而使肺癌患者的死亡率降低 16%。

需警惕的情况:

儿童、孕妇(尤其胎儿敏感期8~15周)。

短期内多次重复扫描(如肿瘤随访需权衡必要性)。




(2)累积剂量建议

一般建议:非必要情况下,年累积医疗辐射剂量不超过 50 mSv(相当于5次腹部CT)。

高风险人群(如儿童、癌症易感者):应更严格限制。


两次CT检查间隔多久才能做?




两次CT检查的安全间隔时间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需根据检查类型、辐射剂量、患者个体情况以及临床必要性综合评估。目前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原则及临床实践总结:

①病情紧急或重症监测:可24-48小时内重复(如脑出血复查)。这时候医生根据病情决定,当临床获益优先于辐射风险时,还是应该积极的予以CT检查。

②非紧急情况:同一部位CT间隔至少4-6周(实际情况还需结合病情,例如:肿瘤患者可能需要每2-3个月复查CT)。


医疗照射原则

无剂量限值,但必须遵循

ALARA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原则(合理最低剂量)即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辐射。


如何降低风险?

①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优先选择MRI、超声等无辐射方式

②低剂量技术:如肺癌筛查用低剂量CT(1~1.5 mSv)。

③防护措施:穿戴铅防护用具,减少非扫描部位暴露。

④患者主动沟通:告知近期CT记录,询问医生:“是否有无辐射替代方案?”“能否延长检查间隔?”

总结

✅ CT在必要时是安全的——其诊断价值远超理论风险。
⚠️ 警惕过度检查——尤其儿童、孕妇及非急症患者。
 患者应知情参与——与医生共同权衡利弊,选择最优方案。


一般来说,常规 CT 检查

收益>风险利>弊,无需过度担心,该做还得做,但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扫描。


供稿:江珍敏

审核:闵庆华

校审:戴   云

预约就诊请关注公众号:

(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TONGREN HOSPITAL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欢迎关注同仁医院官方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