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水务海洋 > 文章详情

走近一线排水人丨顾磊:从“小顾”到“顾师傅” 一位一线污泥处理工十四载的坚守与奉献

转自:上海水务海洋 2025-05-08 16:17:37

顾磊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竹园污水处理分公司

在污水处理厂,有这样一个特殊岗位:每日与散发刺鼻气味的污泥相伴,操控着轰鸣运转的设备,钻研着不断迭代的脱水工艺。十四年来,顾磊扎根污泥处理一线,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读懂了这份工作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以“学”为刃,淬炼成长基石

初入职场时,顾磊像块海绵般汲取知识。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从污泥处理工艺原理,到离心机、干化机的构造与运行逻辑,顾磊都力求学懂弄通。那时,师傅总随身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工具包。每当师傅手把手教顾磊使用工具时,他都对这个沉甸甸的包充满好奇——为何不将它放在办公室,而是要随身携带?

随着工作的深入,顾磊逐渐明白了其中深意。这个工具包不仅是解决问题的“百宝箱”,更是污泥处理工的“作战装备”,它赋予工人们快速响应的能力,确保能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处置突发状况。从那时起,顾磊主动背起师傅的工具包,紧跟在他身后,不放过任何一个操作细节、技术要点和经验教训。凭借这股钻研劲头,顾磊不仅快速掌握了工艺设备,还在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先后取得污水处理技师和污泥处理高级技能等级证书。

以“积”为梯,攀登技术高峰

顾磊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工具包,也开始独立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曾经,离心机频繁堵机成为生产“拦路虎”。顾磊驻守现场,结合理论分析与实操经验,反复调整转速、差速和药剂配比,经过每天的攻坚,终于找到最优参数组合,让设备恢复稳定运行。面对干泥含水率高、药耗大的问题,顾磊设计药剂实验,对比不同混合液的处理效果,最终实现干泥性能的显著提升。

每当解决一个难题,顾磊都会详细记录处置过程与经验总结。随着笔记本越堆越厚,工具包也越来越沉,顾磊积累的不仅是技术经验,还有同事们的信任。曾经那个向人请教的“小顾”,如今已成为大家口中可靠的“磊哥”,当同事们遇到棘手问题时,顾磊也能凭借经验为他们答疑解惑。

以“拼”为楫,勇立攻坚潮头

经过多年磨砺,顾磊成长为竹园污泥处理区域的技术骨干,多次冲锋在工程调试一线。2018年竹园升级补量工程调试期间,顾磊主动驻守现场,“以厂为家”,时刻紧盯设备运行动态,在关键节点亲自上阵调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福乐维离心机顺利达标运行。顾磊来不及休息就投身竹园提标改造工程,负责阿法拉伐离心机的调试工作。凭借丰富经验,顾磊在竹园四期调试中敏锐发现中水管道杂质堵塞、压力不稳等问题,与团队成员定期清理滤网、维护水泵,保障了系统的稳定运行。在一次又一次的攻坚中,顾磊从技术骨干成长为团队的“主心骨”,大家开始亲切地称呼他为“顾师傅”。

以“传”为桥,赓续匠心薪火

如今,顾磊不仅奋战在污泥处理一线,还肩负起带徒育人的重任。每当看到新入职的徒弟,顾磊总会想起当年那个青涩的自己。顾磊会将装满经验与故事的工具包郑重地交到他们手中,带着他们熟悉现场环境,分享精心编写的设备操作指南,讲述过往遇到的典型故障案例。在日常交流中,顾磊毫无保留地将巡视要点、处置技巧倾囊相授,助力他们快速成长。

这十四年,同事们见证了顾磊从“小顾”到“顾师傅”的蜕变,顾磊也见证了竹园分公司的跨越式发展。从日处理量5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厂,到如今日处理230万立方米、规模位居世界第五的大型污水处理厂;从螺压式浓缩机、板框压滤机,到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技术,污泥含水率从80%降至30%以下。顾磊与企业共同成长,在推动环保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污泥处理岗位虽平凡,却是污水处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顾磊用坚守维系着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守护着城市的水环境安全。希望顾磊的故事,能激励更多人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初心,书写属于自己的不凡篇章。

排水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