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大众新闻 > 文章详情

海量财经丨车企CEO薪酬悬殊!有人6.39亿元登顶行业榜首,有人37.6万元“退居幕后”

转自:大众新闻 2025-05-07 18:04:52

海报新闻记者 孙来彬 报道

随着2024年车企财报季收官,一场围绕高管薪酬的“冰火之辩”正在汽车产业掀起暗涌。当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以6.39亿元年薪(含6.36亿元期权激励)登顶行业薪酬榜首,这一数字不仅较传统车企掌门人薪酬高出几十倍,甚至超过部分二线车企全年净利润,更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765.5万元年薪、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37.6万元薪酬形成天壤之别。当造车新势力将高管薪酬与市值、销量深度捆绑时,传统车企却坚守"重团队激励、轻个人报酬"的薪酬模式,两者凸显出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转型中的治理模式裂变。

理想汽车2024年度报中提到,关于股份激励计划相关业绩条件已实现,确认薪酬费用89741千美元(约6.36亿元人民币)。

新势力品牌——

期权激励催生“天价薪酬”

在造车新势力阵营中,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以6.39亿元年薪成为行业薪酬标杆。这一数字由266.5万元基础年薪与6.36亿元期权激励构成,其核心触发条件为2024年交付量突破50万辆。数据显示,理想汽车凭借L系列车型实现销量爆发,全年交付量达50.05万辆,同比增长33.1%,成为首家达成该目标的新势力车企。其股价年内涨幅达127%,市值突破4000亿元,达到期权激励兑现条件。

理想汽车近年来在市场上的表现可圈可点。从产品布局来看,理想汽车精准定位中大型SUV市场,凭借增程式电动技术解决了消费者的续航焦虑问题,同时注重车内空间的舒适性与智能化配置,满足了家庭用户对于高品质出行的需求。其推出的理想L系列车型,一经上市便受到市场热烈追捧,销量持续攀升。在交付成绩方面,理想汽车多次实现月度、季度交付目标,甚至在某些时期超越竞争对手,成为新势力车企中的交付冠军,这种强劲的市场表现,无疑为李想获得高额期权激励奠定了坚实基础。

业内人士认为,李想作为企业的掌舵人,其战略眼光与决策能力对于理想汽车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此次高额期权激励,不仅是对李想过去贡献的认可,更是对其未来带领企业持续创新、实现更高目标的激励。

无独有偶,尽管何小鹏2024年的薪酬为167.6万元,不过小鹏汽车在近期发布了巨额激励薪酬方案,公司豪掷142亿港元激励董事长兼CEO何小鹏,授予其2851万股限制性股份,且所授股份单位的购买价格为零。

小鹏汽车通过“低现金薪酬+高股权激励”策略,将高管薪酬与公司长期价值挂钩。2024年,小鹏汽车推出MONA M03、P7+等爆款车型,带动全年交付量增长34.2%,其高管团队股权激励规模较2023年扩大40%,进一步将高管利益与公司利益深度绑定。

比亚迪2024年度报告中,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情况。

传统车企——

职业经理人体系下的“性价比哲学”

相较于新势力的“薪酬豪赌”,传统车企更倾向于通过职业经理人体系实现稳健治理。根据比亚迪2024年年度报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税前薪酬总额为765.5万元,虽较2023年增长12%,但在公司高管团队中仅位列第九,远低于执行副总裁李柯的1489.7万元。这一薪酬结构折射出比亚迪“去个人英雄主义”的管理哲学,2024年比亚迪以427万辆销量蝉联全球新能源销冠,净利润达300.4亿元,但王传福薪酬仅占净利润的0.025%。

吉利汽车则呈现“董事长象征性薪酬+高管市场化激励”的独特模式。创始人李书福2024年薪酬仅为37.6万元,但其麾下职业经理人团队薪酬却位居行业前列,总裁安聪慧年薪2537万元,CEO桂生悦年薪3201万元,这种“创始人退居幕后、职业经理人冲锋”的治理架构,使吉利汽车在新能源转型中保持灵活决策能力。

吉利汽车2024年度报告中,董事、最高行政人员及雇员酬金情况。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薪酬为568.56万元,与2023年持平,其薪酬规模介于比亚迪与吉利之间。值得注意的是,长城汽车通过“合伙人计划”实现核心高管利益共享,副总经理赵国庆年薪360.61万元,执行董事李红栓年薪185.08万元,形成阶梯式薪酬体系。传统车企的薪酬模式,本质是对“规模效应”与“成本管控”的双重追求,通过职业经理人体系,企业既能规避创始人决策风险,又能通过市场化薪酬吸引行业精英。

值得关注的是,从李想的“6.39亿神话”到李书福的“37.6万象征薪”,高管薪酬的分化不仅关乎个人财富,也是汽车产业价值链的重构。有分析人士指出,当软件定义汽车成为共识,车企对算法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等新兴岗位的需求激增,其薪酬水平或将超越传统高管岗位,这场薪酬革命,本质是汽车产业从“硬件制造”向“科技服务”转型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