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检察 > 文章详情

公司内鬼“覆灭”记 | 检察青年讲述高质效办案

转自:上海检察 2025-05-06 20:20:27

讲述人胡嘉俊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2024年是我从检的第五年。这一年,在一场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我所参与办理的一起案子的权利人——博世公司的总裁专程汇报了该案并点赞了长宁区检察院的检察工作,我感到十分荣幸。

这起案子,要从博世公司的一款明星产品——智能助力器说起。这款汽车零配件历经十余年的研发过程,凝结了无数工程师的心血。

2022年初,博世公司法务到公安机关报案称,该款产品才投放市场不久,仅仅成立一年有余的H公司便推出了几乎一模一样的产品,而该公司的高管王某某、郑某某曾是博世公司的技术骨干,其商业秘密或许被二人泄露了。

长宁区检察院第一时间提前介入案件引导侦查,在研判案卷的过程中,检察官还发现了两个隐藏的细节。

第一,本案的“凶手”还有第三人。他就是H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张某某,对于王、郑二人侵犯博世公司商业秘密的情况,他心里十分清楚,但为了追求H公司的经济利益,他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样涉及犯罪。于是,长宁区检察院要求侦查机关将其追捕到案。

第二,本案的被害单位不止一家。检察官注意到,除智能助力器以外,H公司还有一款主营产品,与上海海拉电子有限公司研发的电子真空泵几乎一模一样。更巧的是,张某某恰恰曾是海拉公司的技术骨干。

海拉公司的商业秘密不会也被侵犯了吧?带着这样的猜测,我们第一时间走访了这家已成立100余年的外资企业,海拉公司对长宁区检察院反馈的情况非常重视。随着调查的深入,张某某窃取海拉公司商业秘密的行为也被证实,并最终被长宁区检察院批准逮捕。

虽然检察机关已经积极追捕漏犯和追认被害单位,但面对这起涉及世界五百强、两家知名外企、高精尖领域的案子,我们想为企业做的还有更多。

考虑到本案涉及汽车技术领域,长宁区检察院向市检察院调用了具有相关背景的特邀检察官助理,共同分析涉案技术,并就本案中的疑难问题举办“75号咖啡”法律沙龙,与专家学者共商共议,最终有力驳斥了王、郑有关“反向工程”的辩解。

面对到案后始终三缄其口的张某某,我们积极开展自行补充侦查,从其百余G的手机数据中捕捉到他窃密的路径,最终击溃其心理防线。

虽然三名嫌疑人已自愿认罪,但H公司的两款侵权产品已大量销售,给权利人造成了60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企业合法权益该怎么保障?对此,承办检察官多次组织召开案件沟通会,听取双方诉求、充分释法说理,最终促成双方在损失赔偿、专利返还等方面达成和解,“一揽子”解决矛盾。同时,为了更好帮助权利人守牢商业秘密,长宁区检察院向公司制发了检察建议。目前,公司已全面迭代其保密措施。

2024年4月,长宁区法院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对上述被告单位、被告人分别判处刑罚。博世公司的全球副总裁也专程来长宁区检察院致谢,并表示会进一步加大对华的技术许可开放。

此外,在办理本案的基础上,长宁区检察院在区临空经济园区、金虹桥商务中心、上海硅巷分别设立检察服务站,辐射东、中、西部,以检察履职捍卫辖区企业无形资产。

办理这起侵犯商业秘密案时,我内心最初的感受便是忐忑。侵犯商业秘密类案件往往涉及多学科,而要实现精准定性、罚当其罪的前提便是消除对涉案技术秘密点所在领域的知识盲区。以本案为例,权利人所主张的秘点均与汽车零部件相关,当知识产权鉴定意见中的“花键、尺寸、公差”等工科专有名词摆在眼前,身为文科生的自己第一次对“看天书”的含义有了直观体会,畏难情绪悄然产生,审理进程也有所停滞。

而这一切发生改观则有赖我的时任主诉检察官,他在给予充分鼓励并加以开导的同时,提供了“借助检察外脑”的思路,破除了办案瓶颈。在特邀检察官助理的协助下,结合与权利人、知识产权鉴定人的多次沟通,我对涉案秘点终于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后续检察监督与综合履职等工作的开展才有了牢固地基。

随着该起疑难复杂案件的成功办理,“直面困难、多径破题、求质轻速、尽心履职”也成为了我的办案理念,希望未来也能始终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己任,不骄不躁,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