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城市的霓虹如星河倾泻,勾勒出繁华的都市轮廓。灯火通明的写字楼、闪烁不息的电子屏幕、永不熄灭的街灯,共同编织成一张光的巨网。
很多人在夜间睡眠时,会主动或被动暴露在光源之下 —— 有人习惯开着夜灯入眠,有人任由电视屏幕的微光在黑暗中明灭,有人在睡前沉浸于手机屏幕的蓝光中难以自拔。这些看似寻常的生活细节,实则正在悄然侵蚀着我们的健康防线,成为现代都市人健康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隐形威胁。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和自然界这种日出日落相一致的节律被叫做“生物钟”。“生物钟”相当于身体的指挥家,调节人体内激素和神经递质,控制着我们的睡眠-觉醒周期。
但随着大量非自然光入侵生活,昼夜分明的环境变得模糊,使得睡眠出现不规律甚至失控,继而对健康产生威胁。
失眠只是冰山一角!这还暗藏多重健康隐患,别等问题找上门,速看是否已中招!
昼夜节律紊乱
光是影响昼夜节律最强的“授时因子”,视网膜中的光感受器将环境光信号传递至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进而调节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白天光很亮,大脑就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身体就保持清醒,参与各种活动,在午夜时分,褪黑素分泌逐渐达到高峰,人们进入沉睡。身处现代化社会的我们,夜晚长时间身处强光环境(大于20lx),则会妨碍褪黑素的分泌,导致昼夜节律的紊乱 (晚上警醒,白天犯闲)。
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会影响睡眠质量,研究发现,夜晚使用发光电子设备2小时,可抑制褪黑素分泌55.7%;另外,暴露在含人造蓝光的设备比长波长光导致更高的褪黑激素抑制。即使人已经睡着了,明亮的光线还是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让人更容易醒、睡不踏实。
导致肥胖
一项研究对大规模健康人群进行长达5年的睡眠光照暴露实验,发现晚上开灯睡觉会导致女性肥胖,这与睡眠紊乱后导致调节食欲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如瘦素、胃饥饿素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引起寻求高能量食物;另外,慢波睡眠剥夺会因白天疲劳而降低体力活动,从而减少能量消耗,导致肥胖。
损伤胰岛功能
近期一项发表在PANS杂志上针对不同光强下睡眠对代谢和心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中等亮度光线下睡眠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增加了约15%,而昏暗光线条件下则减少了约4%;胰岛素抵抗是指肌肉、脂肪和肝脏中的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佳,为了弥补这一点,胰腺会产生更多的胰岛素以发挥降糖作用,久而久之,胰岛功能损伤而发展为 2 型糖尿病。
影响心脏健康
另外,研究还发现在室内光线下睡觉者的心率会增加,心率变异性更低(交感迷走神经平衡更高),即使睡着了,但本该在白天工作的交感神经系统也被激活了,心肌收缩力增加、血液流动的速度加快,身体无法得到有效休息,因此,为了心脏健康,应避免在夜间睡眠时暴露在光线下。
增加精神疾病发病风险
夜间光照与肿瘤发生相关,这可能与昼夜节律紊乱后免疫力下降有关,且有研究发现褪黑素可以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肿瘤生长。另外,长期睡眠紊乱会导致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尤其是血清素、多巴胺等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水平下降,增加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发病风险。
对于如何减少夜间睡眠时的光线,建议如下:
Tips
光是大自然的恩赐,我们一方面要好好享受白天的阳光,夜晚睡觉时也要和光明“保持距离”,暂时“拥抱”黑暗哦!
作者:刘明苏 指导专家:丁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