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山区庙行镇,有这样一群人,用智慧和热情在矛盾的缝隙中播撒理解与宽容的种子,他们是人民调解员。他们家长里短的絮语中,藏着化解冰封的温度;反复穿梭的身影里,映照着守护安宁的执着。翻开他们的故事,你将看到如何运用调解化干戈为玉帛,见证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力量。让我们跟随这些调解员的脚步,探寻化解矛盾的密钥,感受人与人重新连接的微光。
共康六村二居委人民调解员 徐庙根
人民调解员徐庙根,性格随和,是小区有名的“和事佬”,深受居民的认可和喜爱,平日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徐。他曾在共康六村二居委工作,担任过居委主任、党总支副书记等职位。退休后,他那颗愿意服务他人、回馈社会的心从未停歇,便主动请缨担当人民调解员,这些年来他穿梭于纠纷的旋涡,以“情理法”为针,以“多方联动”为线,在矛盾的乱麻中编织出温暖的邻里图景。
在城市的烟火日常里,邻里间的摩擦如同墙上的斑驳污渍,看似微不足道,却足以影响社区生活的整体和谐。401室卫生间漏水,对301室来说就像一场无休止的细雨,苦不堪言。潮湿的墙壁、发霉的气味和潜在的卫生隐患,让301室业主反复催促401业主尽快维修,可401室业主觉得物业维修不靠谱,坚持要居委会帮忙找信得过的维修队。一个急着解决问题,一个坚持自己的要求,双方越说越僵,矛盾逐渐升级。
老徐深知,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是化解矛盾的关键。他总是站在双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用真诚和公正赢得信任。这场纠纷不仅是漏水问题,更是邻里间信任的重建。这场纠纷不仅仅是漏水问题,更是邻里间信任的重建。他先去两家查看情况,关注到了301室的潮湿墙面和401室的渗水管道。他分别与两家沟通,倾听301室业主的抱怨,也理解401室业主对维修质量的担忧,毕竟谁都不想花钱修了还漏。在弄清楚漏水原因是管道老化后,老徐决定分两步走:一方面联系专业维修师傅评估、确定维修方案;另一方面分别做双方思想工作。对401室业主,他承诺会帮着挑选合适的维修队,并全程盯着维修;对301室业主则是耐心解释流程和时间安排,缓解对方的焦虑。老徐常说:“调解没别的技巧,就是把双方的心思都摸透,事情自然就好办了。”
在调解会上,老徐让双方坐下来好好谈。他把维修队的资质、过往案例都摆出来,帮着401室业主选了一家口碑最好的维修队。针对301室业主担心墙面修复的问题,他建议先修好漏水,再处理墙面问题,免得扯来扯去耽误时间。维修时,老徐每天都到现场当监工,盯着材料是不是合格,工序有没有到位,及时向301室业主反馈进度。一周后,漏水问题解决了,401室换了新管道,301室的墙面慢慢干透,霉味也没了。当401室业主看到维修如此细致,于是主动对301室业主提出:“等墙面干了,我帮你找师傅补漆。”这句迟来的善意,让僵持多日的冰层悄然融化。
老徐的调解工作看着琐碎,却关联着居民的幸福感。他说:“邻里之间哪有解不开的结?多听多跑,把双方的需求都落实了,矛盾自然就没了。”这次调解的意义远不止修复一段管道,更重要的是邻里间的信任正在重建。这种温暖的重建,靠的不是冰冷的法条堆砌,而是让法理带着温度,让情理充满分量,让每一次沟通都成为打开心门的钥匙。
社区里每天都有这样那样的小事,老徐就像个穿针引线的人,把大家的矛盾理顺,把邻里情串起来。他不讲究高大上的办法,而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居民觉得靠谱、安心。在他心里,社区和谐没那么复杂,就是把每一件小事办好,让大家住得舒心、处得顺心。而居民的笑容就是社区最美的风景。
通讯员:盛苏敏
编辑:秦天宇
资料:法润宝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