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五一”假期吸引游客逾6万人次,中华艺术宫奋力打造文商旅融合地标

转自:浦东观察 2025-05-06 11:33:23


蕴含历史印迹的木刻版画,海派艺术的水墨绘画,非遗建筑课程,双语导赏清明上河图……五一假期,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以“展、教、创、游”四位一体的模式,吸引市民游客纷至沓来。“五一”假期5天,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以8场展览,16场公教活动以及极具魅力的文创好物,合计吸引游客逾6万人次,助力打造文商旅深度融合的申城文化地标。



“五一”期间,中华艺术宫特别推出了四场新展,共同为观众呈上一场艺术的饕餮盛宴。除了丰富的展览,中华艺术宫还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公教活动,旨在让观众对展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5月1日,艺术家黄阿忠亲临“黄阿忠:一涂一抹总关情”展览现场,为广大粉丝和学生讲解自己创作的展出作品,并与大家亲密交流互动,揭秘“得意有形”的创作理念。观众胡女士表示:“通过黄老师的讲解,我看到了甜爱路,外滩这些熟悉地点的艺术化表达,真的感觉十分唯美”。


5月2日,“刀木纪程——上海与新兴木刻的抗战叙事(1931-1949)”展参展艺术家,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徐龙宝聚焦木刻中的线条张力,向观众解读刀刻木版间凝结的时代印记和艺术激情。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艺术宫也致力于用青年视角,推动艺术展品的国际传播。在五四青年节之际,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志愿者的英文导赏让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走向国际,让千年古卷中跃动的人物群像焕发时代新生,汴河漕运的细节在双语解读中成为世界共通的文化语言。“走进艺术宫”课程之“青春的浪潮”导赏活动则以汉英双语,带领中外观众穿越《美术作品里的上海》。


此外,中华艺术宫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理念,在假期策划推出"一涂一抹""版画工坊""非遗活态课堂"等系列互动项目,将静态观展升级为动态艺术实践。观众不仅能近距离欣赏黄阿忠等艺术家的经典作品,更能在专业指导下化身创作者,用指尖触摸传统技艺的温度,在墨色交融间解码建筑基因,让劳动精神与非遗智慧通过当代艺术语言焕发新生。


依托文创“上新”,中华艺术宫还为观众提供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文旅消费体验。场馆推出的首款毛绒公仔,灵感取自中华艺术宫标志性的中国红造型,并以软萌触感俘获了大批观众的心,不少观众表示"萌到舍不得放手"。文创产品还带来与之配套的AR数字互动体验,观众通过扫码即可在虚拟空间看到白玉兰环绕的"数字公仔"。



这个假期,中华艺术宫用学术的深度、创作的温度、欣赏的广度,让艺术变得真正“可感知、可触摸、可共创”。未来,中华艺术宫将继续致力于以多元体验激活城市文化基因,并拓展更多创新业态以串联起展览、教育、消费与旅游,让观众在“人民的美术馆”中感受文化与艺术的熏陶,书写更加生动的“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