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长宁 > 文章详情

“他们”能否成为长宁高质量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

转自:上海长宁 2025-05-05 20:28:54

如何通过政策创新吸引年轻消费群体?消费逻辑变化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新业态、新的商业模式能否带给长宁更多魅力?在新一期的“宁聚慧”活动中,嘉宾们共同聚焦同一个词——青春经济,探讨其能否成为长宁高质量发展的下一个增长点。

长宁区作为上海国际化程度高、年轻人口集聚的中心城区,今年来以“青春经济”为特色牌,推动消费创新与业态集聚。当前,长宁已形成了多个以青年文化、创意体验、时尚消费、萌宠国潮、香氛疗愈等业态为主要特色的青春经济集聚街区。

长宁区青春经济的发展脉络与上海全市的节奏基本同频,且主要集中在聚拢期和繁荣期两段。长宁区目前已经在愚园路-武夷路-硅巷以及新华路、上生·新所,和天山-仙霞路商圈等的街巷或园区深处广泛形成了青春经济特色小店的集聚片区。

长宁区青春经济呈现多元化的业态结构,以餐饮、生活服务、零售为主导,文化创意和综合体验业态为特色补充。

目前与长宁区青春经济发展相关的业态和产业主要涉及咖啡、香氛、奶茶、宠物、疗愈、谷子等领域。

——引自《长宁区青春经济发展白皮书》

交流中,嘉宾们围绕主题各抒己见,分享了各自的故事和感想。嘉宾们普遍认为,越来越多“Z时代”的青年人更注重消费中的情绪价值,在消费中寄托着他们的精神需求。同时,当今青年群体喜欢更开阔的生活圈子,社区街区可以很好地承载着他们的爱好和需求。在这个过程中,青春经济有了多元的可能性去蓬勃发展。

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辛艳艳博士在观察数字社会中不同年龄群体的媒介使用与消费行为变化后,提出了一个更开放的观点:尽管青春经济目前主要聚焦于新生代青年群体这一核心驱动力和消费主体,但青春本身并非狭义的年龄界限,其背后的活力与创造力才是青春经济的真正核心。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青春可以进一步拓展为一种包容、多元的开放状态,以情感连接为核心,使青春经济成为一种能够被各年龄群体激发与共享的生活能量,在不同代际间搭建起彼此沟通学习的桥梁。“我们推动青春经济,不仅仅是做一门生意,而是希望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探索如何激发城市活力、回应多样化的社会需求,让城市治理更加有温度。”

长宁团区委书记郭文瑞表示,长宁区有很多属于青春经济的首店首发和刚起步的小个专企业,“我们网罗了很多青春经济主理人,为他们提供政策上的扶持和个性化的指导,助力他们在大平台上良性发展。”郭文瑞表示,长宁一直在与时俱进地转换思路,以客户为导向,聚焦青年主理人的特点和需求,整合多部门政策,建立青春经济服务团,积极帮助他们推流。“政府如何适应他们快速发展的变化,如何快速触达他们非常重要。”郭文瑞说:“《长宁区青春经济发展白皮书》的调研分析,其目的正是想把产业价值提炼出来,挖掘更多潜力。”

愚园路故事商店常驻店主张洁给出的想法是,未来,故事商店也许可以成为愚园路上青春经济的“情报站”,通过和职能部门合作,不定期地来故事商店调研,了解最新市场需求。“故事商店是一个非常好的直面市场的窗口,通过每月店主更换机制,能接触到各种好玩的原创者们,甚至可以看到全国范围内的市场情况,特别是许多青年人时下的潮流和购物习惯。”张洁表示,通过故事商店的窗口,看到现在国内有非常多的原创文化,以及很强的文化自信,未来的发展都很有希望。

故事商店成为愚园路街区的网红打卡地
图片来源于创邑

上海创邑实业有限公司品牌总监许引兰继续以愚园路为例,她表示,在小红书上,与愚园路相关的流量非常高,“我们鼓励有想法、有创意的年轻人以愚园路为创新创业的孵化地,因为愚园路是条包容度非常高的街区,你可以是谷子经济,也可以是宠物经济,更可以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悦己消费经济。”许引兰说,愚园路正有着形成熟人社区模式的趋势,在近十年的城市更新中,每个阶段的关键词都是“打开”,无论是街区经营方,还是商家,在愚园路都希望有更多开放空间。“为什么现在的人们喜欢开放式的街区?因为有你有我有大家,特别自洽。”

说到情绪价值在产业中的实际作用,一些企业家代表有着更直接的感受。

“我们调研发现,国内养宠人群集中在90后和00后,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上海。”Pet&Fresh派特鲜生90后联合创始人徐竹君表示,因为宠物能给人带来很高的情绪价值。今年2月,徐竹君将首店开在海粟文化广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广场正成为一个宠物集聚地,能为公司打造宠物友好的宠物经济名片提供帮助。下阶段需要挖掘更多人宠交流的第三空间,因为“品牌的知名度、曝光度对创业型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派特鲜生在海粟文化广场的首店

摄影:季佳佳

帆书(原樊登读书)CEO助理、团委书记牛大维表示,读书有一个很重要的价值在于阅读本身给人提供的精神需要。同样关注青年消费群体,聚焦宠物话题,和徐竹君不同的是,牛大维所在企业侧重内容,他的设想是,能否搭建一个撸猫场所,放一本养猫的书,这样一个开放或半开放的阅读空间,能给爱宠人群提供一个很好的精神栖息地。牛大维坚信:“一个城市一定要有书、有书店,这样能让城市有灵魂。”

撰稿/摄影:陈容超

编辑:陈 莎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