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2025年上海市学生职业体验日活动启动。作为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选手培养基地,科创职院聚焦智能制造、智能汽车等特色专业,共开设卡丁车、氢气制作实验、机器人总动员、让机器“活”起来、创意木工、古建新生、非遗射艺、创意饮品等8个沉浸式体验项目,吸引246名中小学生参与体验。
体验日当天,塑胶操场上,小学员们和家长一同驾驶卡丁车,体验速度与激情。而在坐上驾驶位之前,他们已经尝试通过MR全息技术360°拆解新能源汽车模型,直观了解了电池、电机等核心结构。“孩子在玩乐中学习了新能源技术的原理,非常棒。”家长王女士说。该体验项目负责教师陈日骏介绍,比起专业的讲解,“MR新能源车认知+卡丁车驾驶”双模块体验确实更有利于学生在虚实交融中增进对机械工程的认知。
在“探秘氢世界”场所,一座集结了风能、光伏等绿电制氢技术应用场景的实景沙盘呈现在大家眼前。一番参观后,孩子们在教师带领下“转战”附近的电解水制氢实验室,在实验中观察“断电后风扇持续运转”“注入空气重启旋转”等奇妙现象,见证氢气从无到有的过程,理解氢能储运的原理。
最炫酷的体验莫过于“机器人总动员”和“让机器‘活’起来”了。当搭载树莓派系统的专业级人形机器人出场时,学生们或坐或蹲,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通过图形化编程指挥机器人完成抓取、避障等高难度动作。也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了“防撞装置”原型设计。“Arduino开发板可以搭建智能预警系统,超声波传感器可以检测距离,编程可以控制声光报警。” 一名小学生说,编程技术就像人的神经中枢,可以让机器“活”起来。
除了人工智能类体验项目,创意木工体验项目也人气颇旺。打孔、拼接、绘图,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刨花作为木材边角料中最常见的一种,色泽柔和,纹理自带美感,还散发着木材的香味,不失为制作艺术作品的上好材料。”在教师的启发下,刨花等木工制作产生的边角料也通过艺术的表达焕发新生。
“从硬核科技到艺术殿堂,从动手实践到职业启蒙,我们期望通过‘科技+文化+实践’融合模式,为青少年搭建职业认知与技能启蒙的立体平台。”科创职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闽洲介绍,本次体验活动共安排了3天6场,5月10日、11日,还有4场活动对外开放。此外,他还透露,后续学院将进一步推进“职普融通”校地合作共建项目,通过共建社区职业体验基地、开设职业启蒙公益课堂、组织企业导师进校园等活动,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资源共享通道。
■记者王梅 文受访者提供图
■文字编辑 王红霞
■栏目责编 沈莉娜 ■栏目主编 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