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是继春节后第二个较长假期,相比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将呈现出行范围更广、高峰时间更长、日均客流更大等特点。为认真做好“五一”期间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运行保障工作,区区级机关工作党委、区委社会工作部等单位持续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闵行区区级机关志愿者坚守岗位,热忱接待,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和满腔热情,温暖八方旅客。
4月30日起,“今日闵行”“闵行组工”与区区级机关工作党委、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推出“春申机关先锋·党员在行动——‘五一’期间志愿者手记”系列报道。

在“五一”假期返程高峰与五四青年节的交汇时刻,一群闵行青年在虹桥枢纽度过了一个“特殊”的主题团日活动。为配合做好“五一”期间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大客流应急保障工作,团区委组织58名青年志愿者在虹桥枢纽进行乘客咨询、交通指引、购票协助、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工作,用行动传承五四精神,传递城市温度,助力旅客便捷出行。据悉,这群青年志愿者平均年龄27.15岁,来自区市场监管局团委、上海农商银行闵行支行、华东师范大学等各委办局团委、区域化团建单位、高校志愿服务联盟的他们,选择了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发挥团员青年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坚守与担当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成为“五一”大客流应急保障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到达层内,来自团区委“青年实干家计划”的李赛极在服务台附近巡视时,一对老夫妇拖着红色行李箱、背着背包走向了他:“小伙子,请问卧铺车在哪个检票口呀?”接过老人手中的车票,李赛极发现票面显示列车出发站为上海松江站,发车时间为12点20分,而此时已近10点。“大爷,虹桥站没有卧铺车,您这趟车是从上海松江站发车的,两个车站间隔约25公里。”他指着票面发站信息耐心解释,考虑到携带大件行李换乘地铁耗时较长,便建议:“现在打车过去,路况好的话40分钟就能到达。”说着便帮老人提起大号行李箱,引导他们前往出租车上客区。抵达后,李赛极协助司机将行李箱平稳放入后备箱,老人连声道谢时,他又叮嘱司机将两位老人送到上海松江站,这才目送出租车驶离,转身回到服务岗位。11点左右,一位老人焦急地在服务台前徘徊。来自团区委“青年实干家计划”的敬纯一主动上前询问得知,老人本应与家人汇合,但因手机欠费而无法联系家人。敬纯一立即用自己的手机拨通老人家属电话,并详细告知老人的具体位置与现场情况。在等待过程中,他陪伴老人耐心聊天,并主动为老人购买了饮用水,缓解其焦虑情绪。经过十多分钟的耐心守护,老人的家属顺利抵达现场。临别时老人感激地说道:“小伙子,谢谢你啊,要不是你,我可真不知道该咋办了,今天多亏你了!”“问了好几个工作人员,说法都不一样,我都快晕头转向了!”面对旅客的抱怨,来自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的陈慧洁没有胆怯。原来,这位拎着沉重行李的旅客想找到虹桥5路公交车的乘车位置,陈慧洁告知需上至一楼出站口外乘车后,他发觉几位工作人员的指示都不一样,不免有些着急。陈慧洁考虑到这位旅客的急迫,便主动提出为他引路。一路上,她不仅仔细指引路线,还贴心提醒他注意台阶与拥挤的人流。当两人顺利抵达公交站点时,旅客紧绷的神情瞬间放松,眼中满是感激,紧紧握着陈慧洁的手连声道谢:“多亏有你帮忙!不然真不知道还要折腾多久!”10点左右,来自中建一局一公司的丁四正在2号北侧出站口执勤,一对约四十岁的夫妻冲了过来。丈夫怀里抱着一个约五六岁的小孩,正在痛哭流涕地哀嚎,妻子则提着两个箱子跟在后面。“请问医务室在哪儿?”他满头大汗、焦急地问道。丁四发觉自己记着基本的地铁路线和高铁乘车方位,对医务室没有任何印象,他一路询问,都没得到准确信息。丁四一路小跑到南侧咨询台,工作人员回答道:“医务室在二楼,需要进站!”得到肯定的答案后,丁四转身跑回去引路,丈夫抱着孩子随后,妻子拉着行李跟着。通过扶梯到了二楼,检票口的闸机前排着长长的队伍,他灵机一动,立马对工作人员喊道:“我是志愿者,有小朋友受伤,需要马上去医务室!”工作人员立马让排队的人员让路,打开闸机快速通过安检,并提示道:“在北侧13号药房旁边。”听到安检人员的话后,他立马带着一家三口向北侧跑去,远远地看到一个药房,出门左拐正好看到医务室的医生。“太感谢你了!”面对夫妻二人的道谢,丁四摆了摆手:“这是我应该做的,赶紧给孩子看看吧!”然后他擦了擦头上的汗水,走出了医务室,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落地了。同样也是10点,另一边,来自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的王佳在上海虹桥站北出站口,偶遇了一对外国夫妇求助。他们用英文询问:“Where can we purchase subway tickets?”英语不是王佳的强项,因此她心中略有忐忑,但看到夫妇二人期待的眼神,她还是鼓起勇气指引道:“Please follow me.”抵达地铁售票机前,王佳将界面语言切换至英文,却遇到了首个挑战——屏幕上的字太小,夫妇二人难以辨认。王佳用有些生疏的英语询问他们去哪里。在翻译器的帮助下,她终于成功找到了夫妇的目的地。然而,紧接着又出现了第二个难题——支付问题。这台售票机的现金支付功能不太便捷,王佳询问夫妇二人:“Can you use mobile payment?”却得到了他们的无奈回应:“We don't have mobile payment.”经过短暂协商,双方达成一致,王佳用微信支付,夫妇二人再将现金给她。经过这一连串的波折,夫妇二人终于顺利买到了前往目的地的车票,王佳则收获了他们由衷的感谢。来自闵资集团的毛晓昀所在的志愿者点位,离市域机场线换乘点较近,因此她遇到了好几位需要乘坐市域机场线到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的旅客。“如何能快一点到达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您好,乘坐市域机场线比坐地铁能节约一些时间。”由于这位旅客从来没有乘坐过市域机场线,毛晓昀便带着她前往换乘口,打消了她的不安和疑虑。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毛晓昀遇到的都是问路、找寄存行李处、问厕所位置这些小事情,但是她觉得,能让每一个旅客都能及时获得帮助才是最重要的。“5月4日是我的生日,参加本次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志愿者保障工作是一件难忘且充满意义的事情。”毛晓昀表示。在志愿活动开始前,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的官桂就和队友一起,将点位附近的交通线路进行了梳理,把地铁、高铁、公交的信息整理成大脑中的活地图。现场,一位满脸焦急的女士与久未谋面、前来接站的好友在人潮中迷失了方向。经过一番沟通,志愿者们依靠大脑中的活地图成功地帮助她找到了电话那头的好友。“当不远处传来欣喜的呼喊,看着她们跨越人海相拥,我忽然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击中。在这个每天吞吐数万人的超级枢纽里,我们的一次指引,或许就是人与人之间珍贵情感的桥梁。这份工作,远比想象中更有意义。”官桂向记者分享着她的感动与收获。今天,是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的蔡羽昕第一次来到虹桥枢纽做志愿者,她粗略统计了前来问路的人数,基本上每几分钟就有一个人前来询问,“xx线在哪里?”“高铁在哪里上?”“虹桥天地怎么去?”。换班时,大家也没有闲着,轮休的志愿者们出发踩点,探索四方路线地点,务求给迷途的游客们指明最正确的道路。一轮轮班一轮轮休下来,路线在大家心中从散点结成网,大家已能轻松做到指导人流在虹桥枢纽中穿梭。蔡羽昕印象最深的,是遇到了拎着大包小包、推着轮椅的一家三口。“麻烦带我们到高铁出发口的电梯那里,无障碍电梯,谢谢了。”“好的,请跟我来。”话音一落,蔡羽昕放缓脚步走在他们身边,将他们引向无障碍电梯,并提醒前方的行人礼让,防止和轮椅碰撞,为他们开出一条开阔平稳的道路。“只要用心,从手忙脚乱心无底气到胸有成竹心怀自信只需要一个轮班的时间。”蔡羽昕认为,“我会为给他人指出最近、最省事的路线而欣慰,帮助别人的成就感充盈我的内心。”夜幕降临,虹桥交通枢纽灯火通明,从返乡到归途,从清晨到深夜,闵行青年们在涌动的人潮中,用持续闪动的青春微光,照亮了无数人的归途。他们用无私的奉献,展现青年担当,传递城市温度,助力旅客便捷出行,书写了属于青春的暖心故事,也在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里,展现了青春最美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