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长宁 > 文章详情

点赞!长宁这位青年获全国表彰

转自:上海长宁 2025-05-04 19:49:12

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评选结果近日揭晓。其中,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硅基材料与集成器件实验室副主任,长宁团区委兼职副书记郑理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优秀青年,聆听他一路求索、勇攀科研高峰的故事!

少年志启航

“长大了想做什么?”学生时代,大家都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郑理对此的回答始终如一,想在长大后成为一名科学家,并且把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吴自良当作自己的科学家偶像。

怀揣着这份初心,他不断努力。2011年,他进入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参与的第一个课题就是国家级项目。他坦言,这对他来说难度不小,但他选择迎难而上,白天做实验,晚上读文献,曾为确认一套工艺流程的可行性多次一天内奔波在多家单位之间,也曾为学习一种新的表征方式连续工作24小时。就这样,他一步步靠近自己曾许下的那个要成为科学家的梦想。

信念破千山

通往梦想的道路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科研之路也从不平坦,挫折与未知是常态,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在一次关键实验中,面对光信号传输中微米级的致命误差,他果断决策,亲自拆解重达数百千克的精密设备。在纷繁的零部件中,他仔细排查,最终锁定问题根源,化险为夷。在攻关“大尺寸高性能SOI基GaN晶圆研究及单芯片集成半桥开关验证”项目时,在整个研发周期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从材料研发到器件研制、再到集成验证的全链条技术难题。

薪火照前路

“每翻过一座高山,完成一项极限的挑战,都会有很多收获。”如今,郑理越发享受科研攀登的过程。

在他的手机相册里,常年保存着一张出版于1978年的某期《科学画报》封面照片,照片上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研究所的前辈徐元森。他说,在徐老科研起步的那个年代,他们把针刺在普通计算纸上,用墨水描成黑白图形,再用普通制版照相机将它慢慢缩小。科研是一个站在科学巨人肩上攀登的过程,而他也期待着接过前人的接力棒,努力为后人照亮前路。

郑理现任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硅基材料与集成器件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从事硅基半导体与器件集成的研究工作,突破“硅”电学和光学性能极限问题,为硅基功率电子的单芯片集成提供技术方案。他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项目,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获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上海市东方英才”等称号,并作为主要完成人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同时,他还兼任长宁团区委副书记,积极推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

展望未来,郑理的目标十分确定:“我们将秉承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加快基础研究原创突破,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竞争力,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图片来源于长宁团区委

撰稿:毛奕云

编辑:竺嘉茹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