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闵行教育 > 文章详情

“校家社”协同育人!闵行区劳动教育风采展③

转自:闵行教育 2025-05-04 13:13:48

劳动砺心智,实践促成长!闵行教育积极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全方位支持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劳动教育场景,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与生活实践,引导学生感悟劳动价值、锤炼品格技能。从“校园责任田”到“非遗工匠坊”,从智慧科创劳动到“校家社”协同实践,孩子们在出力流汗中收获成长,在实践中传承“劳动创造幸福”的精神。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闵行教育推出系列报道,聚焦本学期以来学生劳动教育的生动图景,展现新时代青少年以双手丈量生活、以行动致敬劳动的青春风采。

一起来看第三期精彩内容↓

虹桥小学

虹桥小学的劳动实践活动选取了十个非遗技艺,学生在动手体验的过程中,感悟非遗文化之美。在剪纸、中国结、雕版印刷、造纸四大课堂,孩子们手脑并用,剪刀、勺子、棕刷等工具在指尖飞舞,一张张喜庆的剪纸窗花跃然纸上;一幅幅精美的印刷作品逐渐显现,一根根红绳编织成寓意吉祥的中国结。扎染、造纸术、麦秆画和竹编的活动现场,扎染的布料在孩子们手中一缠一绕,浸染上色,呈现出独特的美感;麦秆画、竹编则让大家惊叹于植物的柔韧性和编织技巧,竹条纵横,制作出精巧的饰品,民间手艺的魅力油然而生。

航华一小

航华一小五年级同学前往上海市农科院(庄行)体验农民伯伯的一天。在农科院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展开水稻田间性状调查、割稻、扎稻草人、编稻绳活动。同学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感受到了农耕文化的古老智慧和魅力。

北桥小学

北桥小学提出“新劳动教育”的概念,强调育人重点从“劳”到“动”的转变,育人途径多元。实践中,北桥小学构建以 “三级课程”为核心的劳动教育综合体系——以劳动认知为核心的基础课程、以劳动体验为核心的拓展课程以及以劳动感悟为核心的综合活动,还探索结合多学科、利用特色项目、融入仪式活动等综合活动。未来,学校将依托创新实验室,AI赋能,不断开拓劳动教育的更多可能。

上师三附小南校

上师三附小南校通过校内智慧农场,开展以“玉米·麦子”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不仅引导学生在校内体验除草、施肥及收获的劳动乐趣,更将劳动体验延伸至校外,让学生亲身体验田间劳作,培养劳动技能。此外,学校还借助寒暑假、“学雷锋日”、“劳动节”、“植树节”等节日契机,组织学生在家、校、社等多场域提升劳动技能,进一步提升劳动素养。

交大闵实

交大闵实开展社会实践劳动周主题特色活动。中学部学生前往佘山天文馆学习知识,参与军训,磨炼意志;小学部学生走进农学基地,采摘果实,体验丰收喜悦,在交大教授指导下做实验。通过小初高三学段的一贯制系列活动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

莘庄镇小

莘庄镇小学创新劳动教育内容,构建劳动教育共育课程。开发“学军成长营”劳动课程,走进军营学习劳动技能、设置成长营劳动小岗位活动、形成家庭亲子劳动大比拼机制。依托“果香校园”优势,以“岗位服务”为抓手,开设“果香校园+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在养护校园果树的过程中,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形成爱校护绿的集体劳动。

浦江一中

浦江一中重视劳动教育,构建特色实践体系。六年级学生走进劳动基地,参与农事劳作,体验耕耘收获;七年级开辟校内小菜园,种植时蔬,感受劳动乐趣与食物来之不易;八年级则在班级种植盆栽向日葵,观察生长,培养耐心与责任感。各年级活动丰富,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劳动观念,提升综合素养。

田外初中

田外初中积极开展“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劳动教育模式,全方位培育学生劳动素养。在家,鼓励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培养自理能力,增进代际情感交流;在校,开展农业劳动实践,划分包干区,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砺技能、增强责任感;在社区,组织公益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厚植公益情怀。

交大马桥实验

交大马桥实验设立“砺行圃”小菜园,让学生体验种植蔬菜的全过程,感受劳动的苦与乐。初中生参与校园清洁志愿活动,承担清洁责任,提升团队合作和责任感。稻梦课程让学生亲历稻田工作,从育秧到收割,领悟粮食的珍贵,培养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六年级通过前往实践基地,培养劳动技术技能与职业素养,提升其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交大二附中

交大二附中秉持“思源致远,创生卓越”的全面育人理念,将劳动教育贯穿始终。学校开设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课程,涵盖校园环境美化、非遗手工制作、创新制作等项目,同时积极拓展校外劳动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此外,学校还注重引导学生开展居家劳动,如整理房间、烹饪美食、布艺缝制等,培养学生自理能力。通过校内外结合、家庭参与的劳动教育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感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助力其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世外浦江

世外浦江开展芳香植物劳动教育。开辟种植园,组织学生种植留香薄荷、艾草等,学习从脱盆到填土的完整种植流程 。开设“芳香植物探秘”课程,让学生了解香料文化,掌握精油制作方法,亲手制作精油、手工肥皂,将劳动教育与知识学习、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提升学生劳动技能与科学素养。

文来中学

文来中学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组织校园值周劳动,如清洁教室、维护校园绿化,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同时,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带领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不同职业劳动内容,全方位提升学生劳动能力与素养。通过课堂传授劳动知识,像家政、种植技术等课程,让学生掌握理论。依托校园绿地、食堂帮厨等实践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设立劳动周,集中开展社区志愿服务,以评促学,用劳动素养评价激励学生,全面培育劳动能力与素养。

颛桥中学

颛桥中学多措并举培育学生劳动素养。开辟“梦之源”种植园,组织蔬菜种植、灌溉、采收等农事体验,强化劳动技能;开展节气食育课程,通过月饼、汤圆等传统美食制作传承劳动文化;推行“假期劳动创作业”,鼓励手工创作培养创新劳动能力;建立社区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志愿活动,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形成“农事体验-文化浸润-创意实践-公益服务”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

启音学校

启音学校已形成“阶梯式实践,融合式育人”的劳动教育特色,构建“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综合应用”的课程链,如校内的启音小农场锻炼种植基础,茶艺课程强化精细操作,校外实践深化农事协作,逐级提升学生劳动技能。学校将传统文化、生活教育等融入劳动场景并在劳动中鼓励特殊学生突破沟通障碍,建立自信、自强、自立的好品质。

来源: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