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江天平 > 文章详情

今天,听听上海法院援疆青年们有什么话要说→

转自:浦江天平 2025-05-04 09:38:52

对口援疆,是党中央的重要决策部署。为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援疆工作的具体部署,2024年11月,上海法院选派第二批共8名优秀年轻干部,跨越千里,奔赴祖国西部,前往新疆乌鲁木齐、喀什、克拉玛依等地法院开展援疆工作。

从黄浦江畔到天山南北,他们跨越四千公里的阻隔,将上海“追求卓越”的城市品格深植于边疆法治沃土。

值五四青年节,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上海法院援疆青年们讲述的故事,看一看上海法院援疆青年们以青春热血绘就的“海纳百川”与“胡杨精神”相融的动人画卷。

张欢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

审委会专职委员、三级高级法官

援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

跨越山海,勇往执前

2024年11月,当踏上援疆征程,面对这片神秘而广袤的土地,我陷入了沉思,作为一名援疆干部,我能做些什么?幸运的是,我很快便找到了答案。

记得我刚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时,执行局同事便表现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迫切性,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援疆干部,最需要做的便是促使沪疆两地理念共融,互相促进工作提升。

为此,我调研了乌鲁木齐、塔城、巴州、阿勒泰等地的法院。经过调研发现,新疆因地域辽阔,导致执行中常见的查人找物工作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加上要克服大风大雪、风沙严寒等常见恶劣天气的干扰,这是急需破解的现实难题。对此,我提出了关于规范执行流程、加强业务指导、提升执行效率、强化执行联动等方面的一些意见建议,以减少地域原因对执行工作的掣肘。看到这些建议得到大家的认可,并在执行工作的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内心的欣慰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打击拒执罪专项行动是今年全区执行条线的重点工作,你是牵头人。”这是我除日常分管工作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接到的第一项专项工作任务。

虽然自己曾在基层法院对这项工作有一些经验,但如何从高院层面抓好全区的专项活动,对我而言是个新课题。为此,我和同事们通过到各级法院调研,找出推进此项工作存在的痛点、难点,并立即着手逐步打通这些堵点,从制作专项行动方案到如何协调联动公检法,再到如何督促指导下级法院等逐步推进、细化……终于,在今年3月底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发布了第一批打击拒执罪典型案例。

山海虽远,法治同频。值此五四青年节之际,希望我们上海法院的青年们怀抱青春梦想、发扬斗争精神,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和最需要的领域建功立业,贡献青春智慧、彰显青春风采。

吴文磊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

办公室主任、一级主任科员

援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信息技术处副处长

扎根边疆、服务人民滚烫初心

天山融雪奔涌成河,大漠孤烟勾勒出壮阔的底色。当时代的召唤与内心的回响相遇,当个人的选择与国家的需要相融,援疆便不再是简单的岗位奔赴,而是一场跨越山海的精神远征。

再次来到乌鲁木齐这个我梦想开始的地方,我的身份已从一名追梦者转换成了一名援疆干部。有人问:为何远行?答案藏在指尖轻触的诉讼服务里,藏在天山脚下的同步翻译的庭审声中。

去年11月起,我挂职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信息技术处锻炼,参与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在新疆法院的落地推进以及加强司法辅助的规范化建设成了我的工作主线。工作中,时常在方案的研究讨论中误了饭点,经常在反复论证中忘了下班逐渐习以为常。从参与“一张网”工作整体技术方案的编制到参加全区司法辅助案件的评查及培训,从参加“坚持融心向党 法护绿水青山”主题党日活动到参与“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处里领导同事们孜孜不倦严谨细致的作风使我备受感动,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党中央治疆方略在新疆的生动实践。

作为一名参与新疆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援疆干部,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深刻感受到技术革新对边疆法治建设的深远意义,也触摸到新时代青年扎根边疆、服务人民的滚烫初心。

天山脚下,戈壁深处,我们用脚步丈量热土,用行动践行使命,用奋斗书写无悔青春。

蒋庆琨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少年家事审判庭三级高级法官

援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第四庭副庭长

山海相逢,

是一种双向奔赴和优势互补

收到援疆通知时,心中涌起的是不期而遇的惊喜夹杂着些许的忐忑不安。喜的是难得一个走出上海、交流学习的机会,忧的是能否迅速融入新环境、尽快担起新责任。临行前,上一批上海法院援疆同事们的传经送宝给了我更多的底气;到达后,新疆同行们的热情与关怀则是帮我找到了主场的氛围和感觉。

我挂职所在的审判监督庭第四庭负责新疆全区的建设工程及房地产类再审案件的审理及业务指导工作。近年来,新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建筑市场活跃,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类合同违约违规等现象,建设工程类案件收案数量水涨船高。为化解矛盾、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在全面梳理建筑市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主笔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风险管理的司法建议书》。这份综合管理类司法建议得到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积极回复,助推行政机关组织优势与司法机关专业优势的资源整合,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参加组织生活时,我感受到了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对下指导时,深切体会到各地州的特殊性和工作的复杂性;案件研判时,同事们对案件“三个效果”的孜孜追求让我印象深刻;法官学院讲课时,同行们的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浓重的学习氛围让我深受触动。天山有它的峻美,黄浦江有它的厚重,山海相逢,更多的是双向奔赴、优势互补。

之前,新疆对我而言,是历史长河里的峥嵘岁月,是地理概念上的壮美辽阔。现在及之后,新疆是我工作、学习、生活过的地方,多了一份乡土的情怀。

我将不负所托、砥砺前行,为建设更加美丽的新疆添砖加瓦,也期待沪疆两地的交流与合作迈向更高台阶。

马培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

月浦人民法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

援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风过天山满眼春

2024年11月,我来到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报到。在我之前,上海法院首批援疆干部熊艳蓓法官已在乌鲁木齐中级人民法院奋战了一年,负责审判管理、审判监督和信息技术工作。援疆期间,她勤勉敬业、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出色的工作业绩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到任后,乌鲁木齐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安排我继续分管以上三项工作。从她手上接过了接力棒,我颇感“高位接盘”的压力。

报到伊始,我的目标是像一滴水汇入江河——尽快学习、了解、适应和融入新的工作环境。去年整个12月,我走访了辖区7家基层法院、5个派出法庭、2个工业园区和10余个基层社区、村居。密集的学习调研期间,不仅让我充分领略了乌鲁木齐的壮美风景和冷冽气候,而且让我触摸到了这座城市的蓬勃脉动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也对乌鲁木齐两级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情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工作的目标和定位。

人案矛盾问题在乌鲁木齐市两级法院问题较为突出,这给审判执行工作的质量、效率、效果的管理带来一系列难题。我一方面继续扎扎实实推进熊艳蓓法官援疆期间推出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另一方面针对新的形势任务,在乌鲁木齐中级人民法院主要领导的指导下,借鉴上海数字法院建设和审判管理经验,提出“四个一”的工作思路建好一支队伍(数据管理专员队伍)、完善一个系统(审判管理调度系统)、强化一套机制(司法数据研判分析会商机制)、传递一种理念(科学化、精细化、数字化理念),为有效缓解人案矛盾、提升审判执行质效提供有效支撑。

当春风吹过天山,杏花开遍山野。在沪疆两地法院领导支持指导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乌鲁木齐两级法院数据管理专员队伍正逐步建立,依托全国法院“一张网”的审判管理系统正在优化,突出问题导向和数据“体检表”功能的重点工作通报会商机制已有效运行,并顺利召开首次沪疆两地联合司法数据研判分析会商会议,以及首次乌鲁木齐两级法院数字法院建设推进会……相关工作的稳步推进,恰如这拂过天山的春风,带来乌鲁木齐的满眼春色,也让我对做好下一步的援疆工作充满信心。

青年节之际,也期待能有更多的有为青年,来到新疆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在祖国边疆建功立业。

陶冶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三级高级法官

援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执着与坚守,

是援疆经历中最宝贵的财富

来喀什之前,我对这里充满了憧憬和想象,这里会是什么样?经过这段时间,这里的一切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笔触丰富的画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令我目不暇接,让我感受深刻。

之前就对新疆人民的热情和善良有所耳闻,来了之后更是深有感触。喀什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的领导和同事们对我们援疆干部非常关心。记得刚来不久,我们这些“外来汉”都有些水土不服,院领导第一时间亲自送来了新疆特有的药茶和祖卡木药,帮助我们迅速恢复,让我倍感温暖和感动。同时,新疆法院人的执着与坚守同样让我很受触动。他们中,有大学毕业就到地处高原的塔县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的基层法院书记;有从小就一心奔赴边疆,志在努力讲好边疆法治故事的年轻法宣同事;也有一个法官撑起一个法庭,每年需要应对400余件案件的人民法庭庭长;还有一大批传承祖辈、父辈精神,扎根边疆的“疆二代”“疆三代”们。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那种执着与坚守,是援疆经历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喀什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我主要分管涉自贸审判的相关工作。新疆自贸区是我国目前最年轻的自贸区,而其中的喀什片区也正在快速的发展和建设之中。喀什自贸片区成立短短一年半时间,打造了多项全疆首例、甚至全国首创性的机制创新。面对这样的大局,法院服务保障不能落后。这段时间,我牵头创建了“服务自贸进行时”的法院工作品牌,设立了服务自贸专项工作季报机制,参与了喀什市人民法院自贸法庭设立的相关工作,参与指导制定了喀什两级法院服务保障喀什片区建设的实施方案,也在新疆法官学院授课分享了涉外审判、涉自贸审判的“浦东经验”,还以司法服务保障喀什片区建设为题中标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年度重点调研课题。此外,在我的积极推动和协调下,喀什自贸片区即将成立全疆首个自贸区法治专家智库,该项工作得到了喀什地区党委和政府的肯定与支持。

一年时间转眼过半,却觉得仍有很多事要做,很多需要学习。我定努力不负韶华、不辱使命,不辜负这段难得的援疆历程。

王致民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

审监庭(审管办、研究室)

副庭长 、一级法官

援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

为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早日实现,我们一起披星戴月

“王庭长,您先收拾下,明天下午有几个非常棘手的破产案件需要您来指导。”2024年11月25日入职喀什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天,分管院长便和我如是说道,“听说您在破产审判领导经验丰富,如今我们两级法院积压了十来件超长期破产案件。我们的法官对破产审判这块业务经验不足,希望您能多多指导。”

第二天,民事审判庭第二庭的会议室里,我们和伽师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莎车县等法院的法官们围坐一起,持续讨论到将近凌晨12点。经过数小时的努力,终于梳理出每个案件的审理步骤。这是我援疆后第一次集体加班到深夜,案件难度之大远超我此前想象。

会议结束时,大家纷纷向我道谢,“王庭长辛苦了,刚来就为我们的案件加班到深夜。”其实我又何尝不感动呢!我的宿舍就在法院隔壁的家属院,几步之遥,而各县法院的法官们却还要在夜色中踏上四五个小时的返程之路。那一刻,我深刻读懂了胸前法徽在边疆的分量看到了新疆法官为追求公正正义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这份初心,沪疆两地别无二致

3月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组织上海援疆干部在托克逊县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种树。托克逊县人民法院的同事说:“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精心守护你们种下的这一棵果树,待长出果实,一定来尝尝我们新疆种出的水果有多甜!”这给我们所有人留下了一份美好的牵挂——再回新疆,一定要去看看我们自己种的树。

在这片距离上海五千公里的边疆,我愿继续以法为犁,深耕法治信仰的沃土,与喀什的同事一起,让公平正义在帕米尔高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根发芽,长成守护天山南北的参天大树,成为祖国繁荣富强、民族团结进步的点缀。

潘庸鲁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刑事审判庭三级高级法官

援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丝路法治心语之克拉玛依

人生的精彩在于意想不到,梦想的扬帆在于勇敢启航。新疆很远,以至于我从未想过会有一天穿越茫茫戈壁、欣赏北疆风雪。我想,作为一名援疆的上海法官,不在于你输出什么样的先进审判理念,而在于彼此的取长补短,追求的是融入、实现的是融合、收获的是愉悦

法院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应以法官的行动自觉融入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中,以审判现代化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我有幸能亲身体验和参与新疆的法治现代化建设,用办案感受克拉玛依市的戈壁风情和社会治理,以第三视角去观察和对话不同类型的当事人或信访人,于我而言是一次奇妙的法治探索之旅。克拉玛依市作为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在全国百城法治政府建设评估中位列全疆第一、全国第四十位,这一成绩无疑是对克拉玛依市多年来在法治建设道路上深耕细作、砥砺前行的最有力证明,“法治”也成了克拉玛依精心打造的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五个月的深入接触、交流和融入,我能感受到这里对法治文明的渴望和重视,每周院领导雷打不动的亲自接访和现身化解,亲自挂帅包干化解执行难题,让我感动和心悦诚服。仅用10天,为800名农民工执行到位近2000万元的工资拖欠款,让农民工安心回家过年,这一刻司法公正被深深具象化。我深刻感受到这里的法官无论来源于哪一个民族,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团结之根本,并把“如我在诉”的意识贯彻到审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援疆”绝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输出,而是一次心灵的双向奔赴、一次知识的碰撞交融。对我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历练、实践和成长。虽然我此前从未接触审管办工作,但在院领导关心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快速适应角色,根据本地实际提出审判质效改进方案,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验证。

我喜欢克拉玛依,因为她的阳光率真的肆无忌惮、她的天空湛蓝的毫不客气。归途尚有时间,我要继续深耕这片法治热土,书写自己的人生体验。

吴艳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

民事审判庭副庭长、一级法官

援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人民法院副院长

在正向反馈中干事创业

“您是那位上海来的法官吗?我能跟您探讨个案子吗?”到克拉玛依区人民法院没几天,我的办公室门口便时常有抱着卷宗来讨论案子的法官,他们真诚而热烈的目光让我倍感压力与动力。在讨论过程中,我发现有的法官因案子本身比较复杂不知如何推进,有些则是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却零散地在一件件案件的独立讨论中被重复提及。

“不如定期召开多功能的专业法官会议吧。”于是,我提出“案件研讨---业务学习---适法统一”三维一体的专业法官会议建议,得到了院领导的认可和支持。

每周定时召开的专业法官会议,大家互相讨论、学习、思考……有时唇枪舌剑激烈辩论,有时集思广益博采众议,搭建了共同学习的平台和场域,也浇铸了并肩战斗的信任和情谊。“今天讨论的这个案子,让我对手里一个陈年老案的解决也有思路了。”我总是能从这样正反馈的声音中获得温暖和力量。

作为这座现代化石油城的主城区法院,克拉玛依区人民法院收案数量占克拉玛依全市法院的70%,如何在有限的人手内化解大量的案件?内部挖潜是一大办法。我的目光投向了克拉玛依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助理们。克拉玛依区人民法院有一支年轻的法官助理队伍,他们充满活力和干劲,一定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于是,我借鉴了上海法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拟定了法官助理的成长计划,将法官助理纳入办案力量之中。“让年轻力量成长为中坚力量!”院领导对我的方案给予了肯定和支持,也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青春在奋斗中才能永恒,我有幸在援疆的征程中,见证着青春的力量在边疆这片热土上绽放!

高院供稿部门干部处

文字整理:胡明冬

责任编辑:胡明冬

编辑:左雨欣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