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七点半,滕州市青年夜校的教室里传来阵阵敲打声。28岁的程序员赵阳放下键盘,拿起拓片工具,正专注地将汉画像石的纹路复刻在宣纸上。“白天写代码,晚上玩拓片,这种反差感特别治愈。”他笑着说。
自滕州青年夜校开办以来,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城市夜晚的常态。80余场课程、2000余名青年参与,这座“不打烊”的青春充电站,正用非遗传承、技能培训和红色教育编织出一张温暖而充满力量的网,兜住年轻人的迷茫与期待。
随着课余爱好方面的课程日趋完善,滕州团市委聚焦提升青年职业实践能力,针对性推出面部彩绘、短视频剪辑等具备光明职业前景的课程,拓展青年夜校“服务青年”的深度和广度。
95后宝妈李然生完孩子后,她一直想重返职场却苦于没有一技之长。得知青年夜校开设了面部彩绘课程,还与多家企业有合作,她果断报名。在夜校的课堂上,她认真学习每一个彩绘技巧,课后积极参与夜校组织的企业实践活动。凭借出色的学习成果,她顺利被合作企业录用,实现了从全职妈妈到职业化妆师的转变。“感谢青年夜校,不仅让我学到了技能,还帮我找到了新的职业方向,现在的我每天都充满干劲。”李然满脸幸福地分享道。
除了丰富和满足青年群体的课余生活,滕州青年夜校还探索“夜校学习+企业实战”的“理论+实践”模式,小切口引导青年微就业。截至目前,开设美妆技艺、非遗拓片等技能提升类课程,与靓点化妆、红鹦鹉电商等公司建立长期订单合作模式,增加青年就业机会,推动青年夜校为经济发展增添青春助力。
当教室的灯光渐次熄灭,另一场特别的“课程”才刚刚开始。在优徕校区,十余名青年围坐玩起红色剧本杀,这是海归硕士陈轩回国后参加的首场社交活动。“通过角色扮演体会革命者的抉择,比书本更震撼。”随着剧情推进,他不仅结识了创业伙伴,还通过夜校政策宣讲会了解到“榴枣归乡”人才计划,准备在家乡的热土大展拳脚。
“依托青年之家、青春社区等团属阵地,同步吸纳具备良好硬件设施的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社会机构参与建设,形成青年之家主校区、遍布城区6个不同方位的分校区、N个培训据点临时校区为一体的‘1+6+N’夜校体系,有效保障青年就近就便赋能充电。”滕州团市委书记巩婉莹说。依托青年夜校学员群体,滕州团市委联动“两企三新”青年、乡村好青年等群体开展草地音乐轰趴、“青新相伴”亲子爬山等活动,将青年夜校打造成为联系服务青年的多元化载体。
(大众新闻记者 孟令洋 通讯员 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