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东方教育时报 > 文章详情

家长荟 | 从“旱鸭子”到全国游泳冠军,父母助力广中路小学学生马峻熙的成长之路

转自:东方教育时报 2025-05-03 15:51:31

看看别人家的爸妈

我们常说“看看别人家的孩子”,那“别人家的父母”是怎样的呢?本报特别推出“家长荟”栏目,带大家看看别人家的家庭教育故事,或许能给您带来一些启迪。


爸爸:马强强 企业员工

妈妈:张彦 企业员工

孩子:马峻熙 广中路小学学生


虹口区广中路小学五年级学生马峻熙已成为游泳圈内小有名气的“蛙泳小将”。2023年,10岁的他斩获全国青少年游泳U系列总决赛U10组50米蛙泳冠军和100米蛙泳亚军,并获评国家二级运动员。这份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妈妈张彦和爸爸马强强的科学引导与高质量陪伴。

记者通过专访了解到,马峻熙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从幼儿园中班接触游泳,到三年级首次夺冠,再到如今连续夺冠,他的父母在兴趣培养、高质量陪伴和时间管理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方法,展示了家庭教育中的智慧、坚持和齐心协力。



从“玩水”到“逐梦”,找到热爱保持热爱

马峻熙对游泳的热爱源于爸妈的引导。给身材瘦高的马峻熙找到一项合适的体育项目是父母很早就有的打算。在尝试过几项体育项目后,马峻熙的父母最终把目光锁定在游泳上,认为它安全系数比较高,也适合小马身心发展特点。为了引导他爱上游泳,爸妈利用他爱玩水的特点经常带他去水上乐园玩,在父母的因势利导下,四五岁的马峻熙在游泳馆开始学游泳。
刚开始游,他就遇到了第一个“拦路虎”——不会在水中憋气。怎么办?从游泳馆回家,爸妈一起带领他在家玩起了“憋气大作战”,看谁憋气时间长。睡前时光变成了他的“游泳小课堂”,妈妈给马峻熙播放游泳比赛的视频,他看得目不转睛,爸爸给他找来游泳健将的自传《水面之下——菲尔普斯自传》,激励着他的游泳梦。
一时的爱好是容易培养的,长久的热爱是需要坚持的,更何况将单纯的兴趣作为竞技项目来训练并取得佳绩。每周有六天去训练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马峻熙几乎每天放学后都要去训练两个小时,周末更是全天训练。训练伊始,马峻熙年龄尚小,记不清训练的时间,在赛场听到开始的指令也不知道下水。教练还发现他“比赛时太急,节奏乱”,全家一起帮他练习呼吸控制,把握节奏感。从幼儿园中班直到小学三年级,他在泳队一直处于“吊车尾”水平。
爸爸鼓励他:“不要和别人比输赢,要和自己的昨天比,有进步就是成功。你要坚持下去,说不定哪天就拿到冠军了呢!”爸爸的话在小马听来,前一句很管用,后一句像是天方夜谭,“感觉拿冠军好难!”爸爸换了一句话说:“那我们先拿下咱们小区的冠军吧!”在这个小目标的激励下,小马坚持了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爸爸的引导下,小马每天训练回来都会写“游泳日记”,包括训练感悟和总结性笔记,这样的回顾反思让他对训练有了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因此更早掌握了游泳技巧和战术规划,游泳成绩由此获得了稳步提升。
巨大的惊喜发生在小学三年级下学期,10岁的马峻熙像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冠军——全国青少年游泳U系列总决赛U10组50米蛙泳冠军,可谓一鸣惊人。马峻熙惊喜地对父母说:“原来拿到冠军也没想象中的难!”四五年的艰辛付出第一次有了巨大的回报。此后,他在各种大赛中越战越勇,连续夺冠。
游泳的乐趣在哪里?身高已达一米七,但满脸稚气未脱的马峻熙告诉记者,游泳的乐趣主要在于自己喜欢游泳,一直在挑战自我,同时交到一批勇敢又有趣的同伴,在训练过程中,他的胆子也变大了,心态也更成熟了。而父母的观察更加多维:心理素质变强了,建立起自信心;社交能力提升了,性格活泼开朗;更是具有了团队协作能力。


有一支特别的“护航战队”:高质量陪伴,全面培养

一路走来,马峻熙的父母都觉得游泳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付出了多少汗水,都会在比赛中清晰显现。妈妈表示,在支持马峻熙游泳这件事上,家人为他建立了一支特别的“护航战队”,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功不可没。而亲子陪伴,除了时间上要舍得付出,更重要的是提升陪伴的质量。

父母回忆,随着训练的持续,家长很快就无法和马峻熙在游泳技术上展开探讨。马峻熙曾质疑过父母在游泳技术上的分析不专业。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爸爸特意去考了儿童青少年体适能教练证书,妈妈考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当然,拿证并不是终极目的,主要是想通过学习提升育儿能力,增加和孩子交流时的共同语言,和游泳教练的沟通也能更加顺畅、深入。

“悉心观察孩子成长的点滴,不仅有助于帮助孩子克服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家长一样也在变得更好。尤其是孩子看到了我们遇到困难时的勇敢应对,那他遇到挑战也会选择迎难而上。”在马峻熙爸爸的育儿词典里,父母的以身作则对孩子具有特别的榜样力量,最典型的例子是,有了爸爸的亲身示范,马峻熙能够抵制住同辈压力,不吃油炸食品、不喝碳酸饮料。


做好时间管理,训练和学习并重双赢

马峻熙每天放学后训练,到家已经八九点,留给写作业的时间并不多。为了保障睡眠时间,父母会引导马峻熙利用一切碎片化时间写作业:学校课后服务时间、来去游泳馆的路上,甚至是课间休息时间。在家中,卫生间、饭桌上都贴满英语单词,方便马峻熙随时随地去记忆。节假日,在别的小朋友游山玩水的时候,马峻熙则在努力夯实文化课。
妈妈告诉记者,马峻熙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培养对于马峻熙后来的游泳训练和学习都很有帮助。父母一直保持着和马峻熙平等友好沟通的习惯,这让马峻熙和他人交往中,也非常善于聆听。父母从不强迫马峻熙把空余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是“按成果奖励”,比如一旦作业完成,就可以自由安排空余时间。此外,定期给他树立学习目标,鼓励他努力追梦,这些方法都特别管用。

马峻熙的父母很早就达成共识——在支持孩子学游泳上齐心协力,声音统一。为了兼顾工作和育儿,他们也做好分工合作,打好配合战、持久战。在未来发展规划上,马峻熙和妈妈都表示,既要学好文化课,又要坚持游泳。爸爸说:“我们要游到月亮那么远,游累了就躺在水上看星星;终点不止是游到哪儿,每一朵浪花都是成长的印记。”

问家长


如果一个家庭希望孩子在游泳项目上出成绩,建议孩子最晚从几岁开始游泳? 

答:上海各体校的游泳队都会在幼儿园中班下、大班上招生,说明这个年龄段开始游泳训练,从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身体发育上看,都是比较合适的。不过,有个别孩子会更早显露天赋,有个别的孩子晚熟一些,因此需要家长更细致地了解和观察孩子。

最晚的开始时间也是因人而异,小学二年级左右接触游泳应该算是比较晚了。因为游泳对肩关节的柔韧性、脚踝的活动度,水感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虽然理解能力更好,但可能会在这些指标上错过了窗口期。

问孩子


看到同学们会有很多休闲时间和其他的生活乐趣,而自己只有游泳,会不会有沮丧的时刻?你又是如何调整心态的呢?

答:以前会有羡慕、沮丧情绪,现在没有了。因为我已经知道我现在付出的努力在未来都是有回报的。要和更高水平的人比赛,就要比别人多付出一点。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东方教育时报微信号DFJYWX
分享: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

关注请点文章主标题下“东方教育时报

或查找搜索公众账号

=== 从教育的视角看社会 | 从社会的视角看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