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闵行教育 > 文章详情

劳动创造幸福!闵行区劳动教育风采展②

转自:闵行教育 2025-05-03 12:10:08

劳动砺心智,实践促成长!闵行教育积极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全方位支持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劳动教育场景,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与生活实践,引导学生感悟劳动价值、锤炼品格技能。从“校园责任田”到“非遗工匠坊”,从智慧科创劳动到“校家社”协同实践,孩子们在出力流汗中收获成长,在实践中传承“劳动创造幸福”的精神。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闵行教育推出系列报道,聚焦本学期以来学生劳动教育的生动图景,展现新时代青少年以双手丈量生活、以行动致敬劳动的青春风采。

一起来看第二期精彩内容↓

七宝中学

七宝中学构建“校家社”协同劳动教育体系,全方位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校内创新劳技课程,开设3D建模等项目,设立班级劳动岗位,优化值日制度,开展考场布置、校园清扫等服务;家庭推行日常家务清单,鼓励烹饪、家具组装等技能实践;社会组织七宝老街图书整理、烈士陵园清扫等志愿服务。学校力求以多元实践深化劳动育人,培育新时代劳动者。

七宝外小

七宝外小以劳动周为载体,分年级设置阶梯式实践任务(如厨房技能中各年级的挑战项目分别为摘豇豆、剥蚕豆、包春卷、包馄饨,捏饺子等),通过技能过关赛,人人过关与成果展示激发学生劳动热情。活动注重实践导向,结合家校联动与“小思争章”评价平台,强化动手能力、团队合作及自主意识培养,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劳动价值,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积极习惯,同时通过表彰激励深化劳动成就感,有效提升劳动素养与实践能力。

浦汇小学

浦汇小学构建“五育融合”劳动课程体系,对标课标研发《劳动实践手册》,系统培育学生劳动素养。依托“二十四节气”开展农耕体验、手工制作等主题实践,结合“劳模工作室”开展职业体验。创新“智慧劳动”模式,运用数字技术优化评价,实现校内外劳动实践联动。通过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形成“做中学、学中悟”的劳动教育特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罗阳小学

罗阳小学开展“红领巾爱劳动”主题系列活动,分年级推进“我是班级服务星”“我是最美劳动者”“我是最美志愿者”“我是职业体验星”“劳动技能大比拼”。在“我是职业体验星”活动中,学生来到人广地铁站的监控中心,学习地铁安检设施、列车设施设备等基础知识,体验地铁运营背后的职业岗位。在“劳动技能大比拼”中,学生进行“洗装电风扇”比赛,用娴熟的操作和默契的配合,将布满灰尘的风扇清洗干净。

新梅小学

新梅小学开展了“莓”好生活——种植乐园活动。在“劳动赋能成长,实践孕育真知”的思想引领下,在校外劳动辅导员的指导下,通过莓果类植物的种植实践活动,亲近大自然,体验生动的劳动课堂,培养动手能力、科学精神和责任意识。新梅“莓莓”种植园,成为了校园里最生动的“教科书”。

华坪小学

华坪小学以劳动实践为教育主阵地:分年段打造特色活动,营造沉浸式劳动场景;校内设班级、学校多层级劳动岗位,培育责任意识;联合家庭定制劳动清单,构建生活技能与项目化实践相结合的体系,提升动手与思辨能力。在劳动教育日常化基础上,本学期围绕“花香校园”主题,开展全流程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在协作中领悟劳动真谛。

汽轮科技实小

汽轮科技实小积极探索劳动育人的实践新模式,打造了校园“开心农场”,落实校园劳动教育,增强学生劳动意识、团队合作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劳动本领、体验农耕乐趣;同时夯实了家校育人的沟通桥梁,凝聚了家校合作的教育合力,营造家校联动协同的劳动教育氛围。通过“开心农场”的种植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们了解科学种植知识,体会“爱护自然”的责任感,在劳动中求知,在收获中成长,满足学生劳动实践的需求,不断推进学校劳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让劳动的智慧在同学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七宝实小

七宝实小立足“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利用集装箱灵活、可定制的特点,打造“乐部落”劳动实践基地,围绕厨房、洗衣、清洁、整理、回收五大核心场景,将“烹饪营养、洗衣晾晒、清洁卫生、整理收纳、垃圾分类” 日常生活技能融入其中,高度还原模拟真实生活场景,构建“学习-实践-评价”一体化劳动教育模式。

交大实小

交大实小立足“双碳”目标,构建“校家社协同”劳动育人体系,依托上海交通大学高校资源,开设劳动教育特色课程。联动家庭、社区、高校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形成“劳动打卡—成果展示—理念传播”闭环,学生100%参与劳动实践,低碳行为融入日常,实现劳动能力与生态素养双提升。

上戏附校

上戏附校创新劳动教育模式,以传统汉服纸艺制作项目为抓手,引导学生在裁剪、拼贴、装饰汉服过程中,锤炼动手能力,养成专注耐心的劳动态度;通过研讨汉服传承路径,鼓励学生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以创造性劳动推动文化传承。这一举措既厚植文化自信,又有效提升劳动素养,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

文来外小

文来外小创新劳动教育模式,以多元活动激发学生热情。开展劳动吉尼斯挑战赛,借趣味项目提升技能;组织田间育秧实践,让学生体悟粮食来之不易;实行校园责任区清扫,强化责任与集体意识;举办“劳模进校园”活动,以榜样弘扬奋斗精神。学校融合“出力流汗”的实践与“启智润心”的引领,培育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新时代接班人。

文绮中学

文绮中学开展“校当家”实践育人,校当家以周为时间单位,每日开展校园保洁、绿化养护等劳动实践,在实干中培育责任担当;开展“校家社”协同育人,节假日、寒暑假推出“家庭劳动日”“社区服务周”,鼓励孩子进行各种劳动活动,构建三位一体劳动教育网络;开展“树榜样”激励育人,定期评选“劳动小能手”等,通过公众号主题班会等形式,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纪王学校

纪王学校创新劳动教育实践,以“感恩”为核心打造特色活动。三八妇女节时,学生以编织头绳、制作陶土钥匙扣为载体,将对母亲的爱融入手作细节;依托一米农园,学生亲历植物播种、养护全过程,感悟自然馈赠;同时,以小队活动形式开展社区环境清理、关爱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在奉献中厚植社会责任。

古美学校

古美学校基于国家劳动教育新标准,创新打造“创智耘”实践课堂,将田间地头的汗水与科技创新的火花相融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创智耘”实践课堂。构建“价值引领-知识建构-实践创新-品格塑造”四维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课程依托真实农业场景,通过“种植实景+科研情境”双空间育人场域,让学生在松土播种、作物养护等劳动实践中,同步开展跨学科项目研究。

来源: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