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劳动最光荣 | 全国劳模、东航首席技师:护航银燕翱翔比奖章更重要

转自:浦东观察 2025-05-01 22:03:32


4月30日早晨7:30,吴志巨走进办公室,他的安排,是在完成当天白天的既定工作之后,继续承担当晚的单位值班,并守五一假期的出行首日。这是这位“东航首席技师”、工作室带头人在保障高峰期常见的“夜以继日”模式,也是他获评“全国劳模”后的首个工作日。对吴志巨来说,履行好岗位责任,护航银燕展翅翱翔,比奖章更重要。



4月29日,从北京载誉归来的第二天,面对前来聆听分享的同事们,吴志巨打开了“话匣子”。“作为一名机务人,我最自豪的,并不是个人成就,而是一次次攻坚克难中,把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环节做到位;成为劳模,意味着要有劳模的标准,要更好地发光发热”,吴志巨用自身感悟告诉同事,不仅要掌握过硬的技能技术,还要有为民航维修事业持续奋斗的“主人翁”心态。


据预测,今年“五一”民航旅客运输量约为1075万人次,日均215万,同比2024年增长8%,创同期历史新高。这也意味着是民航机务保障任务的加大。



今年“五一”,吴志巨就作为东航维修基地节日期间的值班负责人之一,参与值班工作。4月30日当天,他身着工装,穿梭于机坪与机库之间,严格检查定检、航线维修各环节,从航材工装到消防防护,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和大家一起,用行动守护平安。



吴志巨表示,自己接过“全国劳模”荣誉的第一时刻,最期待把喜悦分享给部门同事、特别是工作室成员们。他希望用自己,从一名一线机务工作者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经历,告诉所有的战友、伙伴,撸起袖子加油干,会有收获。


1996年,怀揣着对蓝天的热爱,吴志巨考入中国民航学院(现中国民航大学),自此踏上了与飞机紧密相连的人生征程。“当时觉得飞机是非常高大上的,投身民航事业有很强烈的吸引力和自豪感。”吴志巨至今记得当年那种简单的少年心性与热情。


2003年盛夏,怀揣梦想的吴志巨走出校园,投身民航机务维修。


一次偶然的机会,吴志巨与值班工程师探讨结构方面的排故方案,他发现在大学里学到的理论知识,要变成实际动手操作,还有着不小的差异。他认识到,标准流程并不意味着机械执行,而是对一线智慧与实践经验的凝练。他被那种“查阅手册如指掌、排故思路缜密”的专业精神深深打动,“专研维修技术”在心里萌芽生长……


2017年,他作为东航机务三支代表队的领队之一,率东航技术团队以优异成绩包揽首届“中国民航机务维修岗位职业技能大赛”集体前三和个人前三,实现全满贯;2018年,他成为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2019年,他获得全国五一劳模奖章。今年五一前夕,又获“全国劳模”称号。


随着东航技术的改革步伐,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创新创效日益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吴志巨坚信,只有创新才能产生更多的价值。



东航拥有规模排名全球前列的空客A330机队,从国内精品航线到诸多国际航线,都有这款客机的身影。而A330飞机反推整流罩等相关部件的自主修理和更换工作实施难度高,需要对双曲面复合材料进行精确定位,曾经多年依赖“送修”,不仅维修成本高,且运输、维修周期长。


吴志巨于2013年带领同事们,着手建立这项维修能力。他利用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工作经验,结合当时国际上最新的工艺技术,提出了“多曲面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的精确定位新方法”和“新型材料胶接固化的优化曲线”这两项新工艺,攻克了“难题”。


据统计,自东航技术掌握此项维修能力以来,已累计完成A330发动机的相关修理65台次,其背后的价值非常显著。


近年来,东航技术还成立了多个创新项目组,由他们自主研发的飞机油箱修补漏点精准确认、空客A320系列飞机货舱地板制作和更换等项目,大大促进企业降本增效。


2015年,吴志巨被聘为东航股份首批十大首席技师之一;2018年,以他名字命名的飞机维修技术创新工作室在东航揭牌。他坚持“传帮带”,推行首席技师-技师-技工三级培养体系,悉心培养出一大批青年骨干——全国交通技术能手余浩、东航首席技师高松、科创大赛获奖者金晓良……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在他的言传身教中成长起来。而今年“五一”假期,更有不少吴志巨“带出来”的维修骨干正奋战在航班生产保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