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20日,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重症医学专家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上海医学会危重病专科分会营养与代谢核心技术培训班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办、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承办。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王丹理事长,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梁爱斌院长,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德昌教授,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重症医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何志捷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全国重症医学领域的专家汇聚一堂,共话营养与代谢及体外生命支持两大主题。
活动伊始,王丹理事长代表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致辞,她首先对本次大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各知名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她指出,新冠疫情救治经验证明,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是健康中国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突发事件救治体系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重症医学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扩充,专科能力建设得到不断的加强,人才队伍得到持续的优化,可以说重症医学学科跨越式大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站在疫情后时代的起点,重症医学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需要以更高的站位谋划学科的发展。她希望以本次年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交流,守正创新,激荡思想的火花,不断推动重症医学学科发展。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梁爱斌院长向专家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预祝大会顺利召开。梁院长介绍了同济医院重症医学的发展与成就,并强调重症医学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他希望同济医院重症医学科在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的指导下,在各位行业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下,不断提升诊疗水平和救治质量,把学科建设成为上海西北地区危重症患者救治的“首选地”和行业技术创新的“标杆”,为危重患者提供全天候、高水平的生命支持。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陈德昌主任委员表示,医疗机构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主要取决于重症医学科,是医院综合医疗能力的重要体现。只有不断规范重症医学诊疗体系,持续推进临床科研、经验总结和学术交流,才能培养更多掌握现代急危重症救治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推动重症医学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重症医学专家委员会何志捷主任委员认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对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起到了关键作用。未来,重症医学专家委员会将继续推动重症医学的高质量发展,加大基层培训力度及学术交流,普及急危重症救治知识、专业技能和诊疗思维,使更多的重症患者享受同质化的诊疗服务。
在为期两天学术年会上,各位专家聚焦疾病对重症患者营养与代谢,肠内肠外营养,肠道微生态,体外心肺支持技术,有创机械通气,持续血液滤过和透析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与会专家不仅分享了重症医学的学术动态和前沿技术,也为重症医学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致力重症,共谋发展,砥砺前行。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重症医学专家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的成功召开既是一个圆满的结束,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专家们从理论到实践,从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到质控与安全管理的强化,每一个专题都紧扣临床实战,有效地帮助医护人员突破技术瓶颈,提升应急处理能力,推动了重症医学技术的规范化与同质化。
图文|重症医学中心
编辑|张鹰妮
责任编辑|谢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