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文章详情

【智库声音】北京日报 | 骆永昆等:周边仍然是中国外交全局的重要方向

转自: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5-04-22 19:11:49

 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

本文刊载于2025年4月19日《北京日报》第4版:中国世界

4月18日下午,中国领导人圆满结束对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国事访问后回到北京。

作为2025年中国领导人的首次出访,访问在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后和美国关税战搅乱世界之际进行,释放出重视周边国家、携手各国继续实现合作共赢的重要信号,为笼罩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高度不确定性下的地区和世界注入了强心剂。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骆永昆表示,对东南亚三国的访问传递出了非常明确的信号,那就是周边仍然是中国外交全局的重要方向,东盟是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则是面向东盟的优先方向。此次访问把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继续传递给周边国家,理念成为共识之后,将更加有利于维护地区的繁荣稳定。

在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中方与三国分别决定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柬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成为贯穿此次访问全程的核心关键词。

骆永昆指出,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后的此次访问也传递出中方与周边国家继续保持合作共赢态势的积极意愿。中方要推动与东南亚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进而与整个周边、整个亚洲建设命运共同体。周边将成为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先典范和基地。

2019年4月,中国和柬埔寨签署了《构建中柬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2019-2023)。柬埔寨是首个同中国签署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的国家。骆永昆说,在命运共同体建设方面,柬埔寨向其他周边国家展示了示范效应。

美国近期向全球贸易伙伴开征“对等关税”,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东南亚国家成为“重灾区”。美国对越南和柬埔寨两国尤其开出了接近50%的超高关税,势必给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两国带来巨大冲击。

中国与东盟已连续五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9823亿美元。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实质性结束后,有望进一步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助力东盟地区发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杜兰指出,关税冲击东盟对外贸易,将直接影响东盟经济增速。东盟经济近年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并且希望在2030年成为第四大经济体。东盟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但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在地区经济合作和全球贸易体系方面都将对东盟的发展环境造成冲击。东盟对此非常担忧,将与中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加强沟通对话以应对冲击。中国应该展现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姿态,对东盟和其他合作伙伴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强自贸协定和新兴产业等各领域合作。

骆永昆坦言,中国与东盟贸易额接近1万亿美元,在特朗普带来巨大不确定性背景下,与中国合作对东盟国家来说是最具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因素之一。特朗普以关税对东盟国家进行极限施压,只能使美国的不确定性与中国的确定性对比越来越鲜明。如果之前东盟国家对与中国合作还存在一些疑虑,在特朗普发起关税战之后,他们与中国合作的信心只会更加坚定。此次访问中,各国领导人的表态都非常明确。可以预见的是,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未来还会继续取得新的进展。

来源:北京日报

制作审核:院党委宣传部

(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

责任编辑:刘逸南

扫码关注

上海社会科学院积极响应中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号召,以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为目标,大力实施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强阵地,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成为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