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松江 > 文章详情

记忆力减退、语言障碍、睡眠障碍……可能是老年认知障碍惹的祸 | 健康智慧屋

转自:上海松江 2025-04-22 07:28:1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认知障碍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关注。老年认知障碍,是一种因大脑结构或功能受损,致使认知能力持续衰退的健康问题。它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本期邀请松江区泖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康复病区科主任陆建强,来科普相关知识。

老年认知障碍并非正常衰老现象,而是一种疾病过程。全球约有5000万名痴呆患者,其中60%-70%由阿尔茨海默病引发。陆建强表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和痴呆是老年认知障碍的两种主要类型。MCI是认知功能处于正常与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在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患病率高达10%~20%,且超过一半的MCI患者会在5年内进展为痴呆。因此,对MCI进行干预,对延缓痴呆的发生、发展极为关键。”

老年认知障碍的高发人群主要有:60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85岁以上人群,其患病率更高;女性患病率通常高于男性;有痴呆家族史者,患病风险显著增加;低教育水平者,因“认知储备”不足,更易发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有不良生活习惯者,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老年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丰富多样,涵盖记忆力减退、语言障碍、定向力丧失、执行功能下降、视空间障碍、性格改变、妄想与幻觉、睡眠障碍、饮食异常,以及丧失生活技能等。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能及早识别老年认知障碍,筛查与诊断至关重要。常用的筛查工具包括痴呆自评8项问卷(AD8)、迷你认知评估量表(mini-Cog)、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以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等。此外,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和老年抑郁量表(GDS)等评估工具,也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和抑郁情况。辅助检查如MRI、CT扫描,以及脑脊液检测等,可进一步明确病因。

在治疗方面,尽管目前尚无根治老年认知障碍的方法,但早期治疗仍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陆建强指出:“对于MCI患者,尚无足够证据表明药物干预可改善预后。因此,管理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性使用某些药物,可能有助于降低MCI发展为痴呆的风险。对于痴呆患者,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MDA受体拮抗剂等对症治疗药物,可缓解症状。同时,控制血管风险等辅助治疗也十分关键。”

除药物治疗外,识别与处理行为和心理症状同样重要。非药物干预,如调整环境、增加社交活动,以及进行行为干预等,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情感症状和行为问题。此外,对照料者的培训和支持也不容忽视,他们承受着巨大的体力和精神压力,需要社会给予关注和支持。

在照料与康复方面,应依据患者的痴呆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照料计划。轻度痴呆患者,可通过使用提示物、规律作息时间等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中度痴呆患者,需加强认知康复治疗和安全管理;重度痴呆患者,则需重点关注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最后,陆建强表示,在对个体进行认知障碍筛查前,务必严格遵循充分告知、完全理解和自主选择的伦理原则。同时,社会和医疗机构应加大对痴呆患者的关爱和支持力度,共同推动老年认知障碍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老年认知障碍是一个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健康问题。需通过加强科普宣传、提高筛查意识、优化治疗方案,以及强化照料与康复工作等多方面举措,共同守护老年人的记忆与健康。

主播、编导:胡畔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王红霞 桂可欣

审核:周样波 李于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