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外滩海关大楼的钟声,你知道除《东方红》外还有几个版本?丨闵行情

转自:今日闵行 2025-04-22 00:11:52

大江汤汤,
经百里乃成;
大城泱泱,
历千年而兴。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四季,我们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的青少年来诵读《申江记》。今天,你将听到的是每个人心中有个外滩》《叁》节选

建筑可阅读。但真正可阅读的是建筑里的人,或者从建筑前匆匆走过的人。

人来人往,都是故事。

我的行走黄浦江计划中断了两个多月,终于在2023年立春这天重新实施。这次的目的地便是外滩。恰逢元宵节来临,去外滩走走倒是一举两得,除了实地考察,还有就算是假日里的休闲微游。徐老师对我的提议颇为赞同,她也真是脚底痒了。两个多月前的某个周末,我们还在逛徐汇滨江,她挺着个大肚皮帮我航拍,忙得不亦乐乎,结果第二天晚上就被送进了医院产房,没几个小时换了身份,我们迎来了一只可爱的小虎妞。接下来的日子便是伺弄孩子,产后休养。荣升了奶爸奶妈,行走计划暂时搁浅。

来得早,阳光被薄雾遮着,若隐若现,外滩的游人不多,江边的观景平台上人们拿着手机、照相机对着中山东一路上的外滩建筑,对着东岸的东方明珠、上海中心大厦、金茂大厦等标志性建筑拍照。也有小姑娘架着手机,在自言自语叙述着什么,大概是“某书”上的博主前来作网红打卡吧。江中,不时有货轮缓缓驶过,有的装满了货物,水位线压得很低;有的是一组组的,几条船串联在一起,由头船牵引着。都普普通通,甚至陈旧,与岸上的风景有着鲜明的反差。不由得想起了那些老照片,100多年前的外滩,江面上停满了桅杆高耸的各类船只,舳舻相接、帆樯栉比,密密匝匝,等待着卸货,等待着装货。如今,这样的景象早没有了,但黄浦江还承载着航运功能,所以还是有铁壳的货船往来繁忙。听到有拍照的人在说,等货船过了吧,有点煞风景,我倒有些不以为然,这才是黄浦江的自然状态。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外滩(资料图片)

我和徐老师漫步在江边观景平台。走过曾经人头攒动、具有150年历史的十六铺码头;走过那个因“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著名公案而拥有传奇身份的黄浦公园;走过几经修缮的中国第一座全钢铆接桥外白渡桥。

黄浦公园,位于上海市中山东一路28号,1868年8月建成(Harrison Forman摄于20世纪40年代)

海关大楼的钟声在这个时刻响起,是悠扬雄壮的《东方红》音乐。这幢大楼是继汇丰银行大楼之后外滩乃至上海又一座巨型的钢框架结构大楼。1927年12月落成,楼高78.2米,外观设计采用新古典主义建筑艺术风格。人们一直以为海关大楼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其实,它经历了三次重建。

上海开埠后,外滩出现大量中外资银行,有“东方华尔街”之称(Harrison Forman摄于20世纪40年代)

1846年,上海道台宫慕久在即将离任的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的威胁引诱下,把负责征收外商进出口税务的机构正式搬到英租界的中心区,称“北关”,俗称“新关”,也称“江海北关”。原县城东门外海关,即江海大关,仅办理本国海船进出口税务,后毁于小刀会起义。1857年,清政府又重建了衙门式(古庙式)江海北关官署,这就是上海早期的江海关,位于汉口路外滩。后来上海海关由英国人赫德掌权半个世纪之久,1891年他拆除了古庙式的旧楼,把它改建为英国教堂式样,于1893年上海开埠50周年时落成,此为中期江海关。而现在的海关大楼则是20世纪20年代在此原址上重建的。长期以来,这幢大楼一直是外滩的标志,也是上海的城市符号之一。而大楼顶部那口大钟,则是中国最大、建造最早的海关大钟,由英国公司建造,与英国著名的大本钟合称为姊妹钟。

1928年1月1日凌晨1点,海关大钟敲响了第一声,此后一直以英国皇家名曲《威斯敏斯特》报时。20世纪60年代,改为播放《东方红》。直到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上海,海关钟楼的钟声恢复原状,又响起了《威斯敏斯特》乐曲,1997年再次停奏海关大钟报时《威斯敏斯特》乐曲,海关大钟照常机械运转,钟声仍准点响起,但无乐曲伴奏。到了2003年5月1日起,海关大钟再度恢复播放《东方红》报时音乐。一晃已有20年。

行走中,我试图努力地融入到外滩这些建筑中去。

我仿佛看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些来自西方的大班们,西装革履走进铺满马赛克的大厦,他们像巴富尔一样,抽着雪茄,喝着红酒,或者是香槟,貌似优雅,又透着无比的精明,洽谈生意,讨论着今天的金价和股市信息。那些中国雇员却操着洋泾浜的英语,谦卑地站在一旁,附和几句。

隔壁房间,传出“咔咔”“哒哒”“嚓嚓”的打字机的声音,随后缓缓吐出的是打满了数字的报告纸。洋行的秘书小姐把这些纸扯下来,放进了文件夹。

穿着丝绸长衫的买办神色是各异的,他们有着洋行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周旋于各色人等之中,代理着各类买卖,获得佣金,积累财富。出了大楼,手一招,那些等候在门口的人力黄包车便蜂拥而上。大部分买办是没有汽车的,有的话显然已成为大亨了。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十四季,们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的青少年来诵读《申江记》。描写和记载黄浦江的各类书籍和文章特别多,有文史典籍,有学术研究,也有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而《申江记》是首次以文史散记形式为黄浦江立传。从“水脉”探索“文脉”,深耕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全景式描绘了黄浦江旖旎多彩的自然风光,东西方文明互鉴图景和波涛汹涌千帆竞发的时代变迁,记录下上海从江南小聚落蝶变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千年历程,为上海“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生动而鲜活的注脚。


2025年4月起,第二十四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作者:吴玉林

朗读: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 孙程宇
编辑:汤婧娴

初审:陈梦玲(实习)

复审:何婷婷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