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IEEE神经系统与康复工程汇刊》,康复医学领域中科院1区)组织的年度最佳论文评选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贾杰教授、丁力博士团队于2024年11月发表的临床机制研究论文《镜像疗法促进脑卒中患者“感知-运动过程”的电生理证据》(Electrophysiological Evidence on Mirror Therapy for Promoting Perceptuo-Motor Processes in Stroke Patients),从411篇论文中脱颖而出,被评选为2024年度最佳论文(二等奖),是摘得此奖项的唯一中国研究团队。该论文已在期刊官网首页进行推荐展示(https://www.embs.org/tnsre/)。
IEEE Transactions系列期刊是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出版的一组极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其中TNSRE是聚焦康复医学、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权威期刊。IEEE TNSRE年度最佳论文评选活动每年举办一次,综合考虑了论文在神经、康复工程领域的影响力和价值、研究质量、编辑评分以及浏览、下载、引用次数等方面,分别选出一等奖和二等奖论文各2篇。
此次获奖研究成果由贾杰教授、丁力博士与上海交通大学郭晓莉教授团队合作完成。研究团队对卒中患者进行了4周镜像治疗(mirror therapy)干预,采集了治疗前后心理旋转任务范式下的脑电信号,并对运动想象时间窗的数据构建网络进行分析,基于客观数据首次验证了镜像治疗对卒中患者上游运动过程(准备阶段)的影响,并为镜像治疗在“感知-运动整合”方面的机制提供了电生理证据,为后续临床应用、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官网首页对获奖论文进行展示
镜像治疗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将健侧肢体的画面反馈到患侧,让患者以为自己的患侧肢体“恢复正常”,通过这样的错觉体验,达到激活受损大脑的目的,并配合后续康复治疗促进肢体感觉、运动功能恢复。在临床康复应用中,镜像治疗多用于截肢后的幻肢痛,卒中后偏瘫、面瘫等单侧肢体、面部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康复。
常规镜像治疗范式
贾杰教授牵头的镜像治疗研究团队由丁力博士领衔,从2013年便致力于通过“产、学、研、医”模式改良传统治疗治疗范式,弥补传统范式训练内容单一、成像效果不佳等方面的不足,团队研发了针对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的多模态镜像治疗系统,研发了针对面瘫的数字化评估、治疗系统,并拓展了乳腺癌术后上肢镜像治疗等。研究团队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项目等支持下,围绕镜像治疗的临床应用、疗效、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多项临床试验,并利用电生理和神经影像学技术进行深入的机制探究,共计发表相关SCI论文16篇,研发、研究成果获多项学会级科学技术奖励并曾被中央电视台报道。
数字化镜像治疗设备的研发之路
丁力博士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开展镜像治疗机制的脑电研究
贾杰教授表示,镜像相关的研究目前仍是康复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团队在“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理论指导下,将镜像治疗作为一种中枢干预方式,从脑科学角度开展系列研究,旨在探索机制以此提高康复疗效。此次获评IEEE TNSRE期刊年度最佳论文,代表了康复医学与工程领域的国际同道对镜像团队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设计以及论文撰写方面的肯定,同时也代表团队镜像治疗机制研究的方法、方向具有巨大社会价值。
文丨康复医学科 丁力
喜欢就奖励一个“”和“❤”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