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4月20日至26日是江苏“爱鸟周”,今年主题是“清除鸟网,密织法网,让鸟儿自由飞翔。”4月21日,2025年江苏省暨南京市“爱鸟周”宣传活动在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举行。活动由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及南京旅游集团主办,南京市林业站、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承办。
活动现场,2025年南京市鸟类物种数量发布。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25年3月,南京市累计记录鸟类共389种,其中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5种,水雉、震旦鸦雀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76种。
对比历史资料可以发现,近10年来,南京市累计新增鸟类百余种。2016年《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一书共收录鸟类272种,2023年南京生物多样性调查共收录鸟种330种。
南京市绿化园林局一级调研员宗永恒介绍,南京市拥有生境类型丰富的鸟类栖息地,例如石臼湖湿地、龙袍湿地、绿水湾湿地等,是湿地水鸟重要的越冬地和迁徙地。同时,南京市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老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众多林鸟及猛禽的重要栖息地。
在2024年省林业局公布的江苏省十大观鸟胜地中,南京市有3个鸟类栖息地入选,分别是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级湿地公园、溧水石臼湖省级湿地公园、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
此外,鸟类的扩散行为日益明显,一些南方地区的鸟类物种近年北扩至南京。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棕腹大仙鹟原分布于我国中部和东南部,今年它们在紫金山的明孝陵景区内有稳定的越冬记录。
今年3月,南京首次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枕鹤,地点在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目前湿地上监测到的鸟类品种已有23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8种。此前,安徽霍山县,江苏苏州、盐城等地,均出现过白枕鹤身影。这次南京首次记录到白枕鹤,也说明低干扰的湿地空间让给野生动物,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让生物多样性不断提高。
近年来,部分鸟类分类得到调整,亚种提升为种。例如,南京柳莺属鸟类新增加了堪察加柳莺和库页岛柳莺两种,原本它们分别是极北柳莺和淡脚柳莺的一个亚种。照片及录音记录证实,这4种柳莺在南京均有分布。
鸟种数量增加,是人类与鸟类的双向奔赴,鸟类用翅膀为生态投票,选择生活到生态更好的地方;与此同时,人类日益关注鸟类邻居。
4月19日中午12时至4月20日中午12时,“震旦杯”南京市观鸟大赛举行,来自全国的135名参赛者24小时内记录到183种野生鸟类,数量创历史新高。这也是观鸟大赛持续举办的第九年,今年比赛参与规模空前,参与人数创新高。
此次观鸟大赛记录到的彩鹬、灰卷尾等夏候鸟,是今年南京的第一笔记录,参赛者们还记录到虎斑地鸫、灰背鸫等还未迁徙的冬候鸟,为“南京鸟讯”记录提供丰富信息。
近年来,专业调查人员和南京本地观鸟爱好者数量增加,以及观鸟设备更新、鸟类识别技术提升,使一些隐蔽性强、难以识别、迁徙季节短期内出现在南京的鸟种被发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春/文 邵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