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学校的午餐增加护眼食物、创意设计眼保健操、设计健康饮料宣传标语……上海市静安区万航渡路小学开展的全国首个融合中医药特色的“全要素”小学生近视防控社团课近期取得阶段性成效,93.75%的学生主动养成护眼习惯,家长护眼知识知晓率提升28.57%,学生视力不良率下降6%。
走进万航渡路小学校园,小编就被围墙上各种图案的视力表吸引了目光,蝴蝶、飞机、帆船、小鱼等卡通图案用不同颜色、大小绘制在墙壁上,“我们叫它‘远眺视力墙’,下课的时候站在走廊上就能看到。”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
视力墙上有几种不同颜色的飞机,各有几架?有几种不同大小的飞机,各有几架?课间,“眼力大挑战”活动在学生间展开,“这是我们根据‘儿童对数视力表’特意为学生打造的‘远眺视力墙’,学生在远眺时,通过切换不同大小的图案放松睫状肌,从而达到保护视力的作用。”万航渡路小学校长张燕说。
万航渡路小学一直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关注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去年9月,学校在静安区爱卫办和区教育局的统筹指导下,由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联合静安区疾控中心、区精卫中心共同推出全国首个“全要素”小学生近视防控科普课程,通过多方联合,建立家校社联动的“四级防控网络”,构建起“理论+实践”的眼健康教学生态。
张燕介绍,万航渡路小学的“健康SHI界 绽放JING彩”课程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为框架,以防近健康科普课程包为基础,建构“学食动展”四维体系,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健康素养。
学生先从了解自己的眼睛开始,学习眼球结构模型、习惯养成机制、眼保健操做法、日常护眼常识等内容,构建起科学用眼的知识体系。为便于学生理解,学校特别设计制作《学生爱眼健康手册》,将晦涩的专业名词转化为学生易理解的语言。
学生用黏土制作神经元结构
学校在课程任务中设置了“营养师”“中医师”等角色,引导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探寻保护视力的饮食奥秘。学校也将户外运动、读写姿势、情绪管理等都融入课程,组织学生体验“八段锦”等健身活动,让他们感悟中国传统的养生功法。
学校还开展校内情景剧、小小健康宣讲员等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护眼知识辐射至同伴和家庭。
学生们展演以护眼为主题的儿童剧《光明小卫士的冒险》
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领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护眼知识,培养健康素养,学校在设计“健康SHI界 绽放JING彩”课程时,引入项目化学习的元素,以“如何成为视力的守护者”为驱动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
学生展示制作的护眼穴位面具
在“设计护眼营养午餐”环节,学生综合运用科学、数学、美术等学科知识,分析食物成分,算好营养配比,设计出营养均衡、美观大方的护眼午餐菜谱。
“清蒸肉饼”替代“红烧肉圆”,“粗粮饭”替代“欧式培根炒饭”,“海带猪骨汤”替代“榨菜肉丝蛋花汤”……这学期万航渡路小学的午餐菜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学生在一个多学期近视防控课程的学习后,利用学到的护眼食物知识,帮助学校改善午餐伙食。
学校教师表示,通过问题驱动的项目化学习,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成为主动探索者和问题解决者,他们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整合知识、如何团队合作、如何创新思维,这些都是未来社会所需的关键能力。
学生在课程中动手制作艾草锤
此外,该课程还引入“21天健康习惯打卡”,结合学校“德育二维码”奖励机制,助力“小小万”们将短期的护眼行为转化为长期的健康习惯。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家长可以通过《学生爱眼健康手册》深度参与,如与孩子共同制定电子设备的使用规则、监督孩子的营养膳食打卡等。这既让家长获得了护眼知识,又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家庭成员养成护眼爱眼的好习惯。
学校还定期邀请眼科医生或专家进校开展健康讲座,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加深家庭对近视防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学校与社区紧密合作,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鼓励孩子走出家门,亲近自然,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机会。
静安区“易健行”学校健康科普特色工作研讨会暨防近社团课阶段成果展示会在万航渡路小学举办
通过这些举措,学校和家长、社区一起,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健康育人环境,共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文字:曹轶姗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袁曼舒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