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第一教育 > 文章详情

院士领衔、“AI十条”发布,上海交大目标两年建成AI示范高地

转自:第一教育 2025-04-20 21:45:24

4月2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创办一周年之际,首届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主题周正式开启,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鄂维南,从量子计算与AI for Science等前沿领域切入,深度解析AI技术如何重塑科研范式与教育生态。

AI周上,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了“AI十条,全面布局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发展。此外,还开张了AI创新集市,智能无人环卫车、AI心理咨询机器人、下棋机器人等众多创新产品从实验室走向日常生活,吸引了众多学生近距离感受AI魅力。

两位院士深度解析

AI技术如何重塑教育生态

“AI正在成为交叉学科合作共赢的催化剂,也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图灵奖得主、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姚期智在人工智能主题周首届“AI交汇点”学术论坛上介绍了AI在量子计算机和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姚期智院士作“AI+激起交叉科研的新浪潮”报告 (芮德贵 摄)

“人工智能学院的基本任务包括建立完整的人工智能创新系统,探索AI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也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是交大人工智能学院的首席顾问,负责学院整体规划。

鄂维南院士解析AI重塑科研范式与教育生态 (芮德贵 摄)

在鄂维南看来,目前高校研究生培养仍然是“师傅带徒弟”,科研仍然是“作坊模式”,根本原因在于科研工具的能力有限。“但AI为教育提供了新工具、新模式。”

基于“AI技术普惠化、学科交叉融合化”理念,上海交大推出“数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试点强基计划“智能科学”方向,构建“数学+ AI”本博贯通通道。

上海交通大学AI主题周启动仪式现场(芮德贵 摄)

此外,从今年起,上海交大面向全校开放AI辅修专业,覆盖理工农医、人文社科全学科,开设6门通识课程并将人工智能基础纳入非电类本科生必修,推动AI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全域赋能。

上海交大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周永丰介绍,学校力争实现“半年见成效、一年大变样、两年成示范”的目标,为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注入了强劲动力,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上海交大发布“AI十条”

上海青少年人工智能学院扩能升级

为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及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部署,上海交通大学于本次AI周正式推出“AI十条”,全面布局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发展、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上海交大发布“AI十条” (芮德贵 摄)

“AI十条”聚焦人工智能学科跃升、AI For Science种子计划、智慧文科建设、AI+应用场景创新等十大领域,推动AI技术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医学突破等方向的深度应用。此外,上海交大还将通过完善算力支持、优化教师考核体系、打造校园AI文化氛围等配套措施。

“AI十条”具体包括——

实施人工智能学科跃升计划。全力建设AI学科,夯实交大人工智能学科的全球引领地位。

实施AI For Science种子计划。聚焦“传统方法尚无法突破的高价值科学问题”,培育一批具有学术或产业影响力的成果。

推进校内科研布局中设立AI专项行动计划。在学校STAR计划、医工交叉、深蓝计划等项目中设立AI专项,探索AI驱动医学、海洋等研究新范式。

实施智慧文科建设提升计划。推进文科实验室建设,推动开放科学数据工作,设立智慧文科重点项目,促进文科科研范式创新。

实施AI For Engineering赋能计划。支持跨学科团队,推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和战略价值的成果。

实施AI+应用场景创新中心培育建设支持计划。支持各学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形成技术研发—场景验证—市场应用的良性互动,打造一批人工智能示范场景和标杆产品。

建强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联动校内外资源,建立跨区域成果共享机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化应用,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变革“AI+HI”育人新模式。推动“AI+HI”“双驱动”的教育教学改革,形成知识与人格并进、效率与温度并存、智能与智慧并重的育人格局。

实施校园AI文化氛围提升计划。打造“交大AI周”品牌活动,举办AI创新大赛,全面提升校园AI氛围。

建设校园智慧决策与服务系统。围绕教学、资产管理、科研管理、人才引育、学生心理健康、学术资源供给等领域,建设一批智能决策与服务系统。

据悉,“AI十条”将以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杨振斌和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为组长的工作推进小组为核心,整合交大科研院、网络信息中心、人工智能学院等多部门力量,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此外,根据AI赋能基础教育计划,上海青少年人工智能学院今年落户新址。上海青少年人工智能学院由上海交通大学与中福会少年宫合作共建,今年将扩大学院规模,完善课程体系,打造创新赛事。新院址位于前滩友城公园核心区,计划今年下半年开展活动。

AI创新集市、AI创业者大会

交大力量引领未来科技新浪潮

腾讯、华为、阿里巴巴达摩院、科大讯飞……今天上海交通大学AI创新集市开张,各大科创企业进校摆摊智能无人环卫车、心理咨询机器人、下棋机器人等,从早上开始就陆续走出实验室,入驻校园操场的创意摊位。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研究生翁古云龙正在AI创新集市上介绍交大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孵化的企业。工研院是上海交大和徐汇区政府联合共建的人工智能孵化器和加速器。目前,云龙同学正在该平台实习,在他看来AI技术为个人发展提供了多样化路径。

当天,“2025交大创业者大会(AI专场)”在交大徐汇校区同步召开。大会汇聚了近400位来自学术界、产业界和投资界的精英人士,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突破及其商业化路径。

在大会首场,光速光合创始合伙人宓群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围绕硬科技创业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展开讨论。在AI商业化破局的专题讨论中,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与云启资本创始合伙人毛丞宇两位校友结合自己的创业历程,分析当前AI行业面临的问题与突围的关键。

大会现场,10余个“交大未来之星”项目集中亮相,这些项目不仅展现了交大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强大实力,也为行业带来了诸多创新灵感。上海交大正以其强大的“教师圈”“校友圈”和“朋友圈”,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创业生态的重要引擎。


文字:芮德贵

照片除标注外由上海交通大学提供

编辑:袁曼舒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