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华东师大
前身学校之一光华大学
建校100周年
学校邀请名师大家开设讲座
激励青年学子爱国报国
华东师大第一附属中学校友
陈凯先院士首先开讲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年轻一代要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4月19日下午,著名药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应邀做客华东师大“杏坛高议”,畅谈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与发展态势,并与青年学子分享他为人民研发新药的科学人生故事和学术感悟。
华东师大副校长吴健在主持活动时说,“陈凯先院士与华东师大渊源深厚,是光华大学精神的卓越践行者和传承者。”
陈凯先院士是华东师大第一附属中学(光华大学附中为其前身学校之一)1962届校友。作为我国药物设计和技术领域的主要开拓者,陈凯先参与和见证了中国新药的崛起,曾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科协主席等职,引领推动国家创新药物研究技术平台体系建立、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
“回想起人生的阶段,我常常怀念中学时代给我的重大影响。”
陈凯先从其在华东师大第一附属中学求学五载的收获谈起。
学校浓厚的人文环境和学识渊博的老师让陈凯先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对科学探索的热爱和向往,光华大学“知行合一”“格致诚正”的精神和教育救国的爱国情怀奠定了他生命的底色。
怀抱科技报国的理想,陈凯先始终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初心使命和努力方向,年届八旬依然奋战在创新药物研究第一线,只为“让中国人用上中国科学家研制的好药”。
陈凯先说,我国药物研究和产业发展正进入创新跨越新阶段,要大力加强我国新药研究的原始创新,实现“从0到1”的突破,开辟新的赛道,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陈凯先与同学们分享了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前沿的研发热点。从癌症免疫疗法、细胞免疫治疗到肿瘤靶向治疗,从基因编辑、再生医学到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药物设计,陈凯先形象生动地用前沿技术的一项项创新突破,为师大学子开拓了视野,也给到场的华东师大一附中的同学播下热爱科学的种子。
陈凯先也讲述了他从物理到化学再到药学颇为曲折但主线不变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就我自己而言,有一点始终不变的是,一定要服务国家的需要。”
陈凯先从人生感悟出发,勉励青年学子度过一个勤奋向上、愉快难忘的学生时代,把个人志向和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磨炼刻苦钻研、不怕任何艰难的奋斗精神,培养科技报国、创新为民的家国情怀,并肩负起属于自己这代人的责任。
这堂“大思政课”以直播方式向社会开放,是华东师大弘扬教育家精神系列讲座之一。华东师大一附中高一创新实验班的40多位同学和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130多位同学现场聆听了报告。
陈凯先的精彩报告引起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师大学子、一附中同学与陈凯先积极互动,围绕”AI技术如何让药物作用靶点更加精确定向”“学生阶段培养哪些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如何将个人学术追求融入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实践”等提出一系列问题。陈凯先肯定了同学们主动思考前沿问题的意识,并一一做了解答。他勉励同学们学习新时代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和奉献精神。
光华书院院长郑祥民表示,陈凯先院士的报告让同学们领略到光华人爱国荣校,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和精神。近年来,光华书院以“激发潜力、超限未来”为理念服务每一位同学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培养光华学子的科学素养和人文关怀。下一步,书院将深入探索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依托学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卓越时代新人。
学生代表赠送手绘画像
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的两位同学唐悦然、何思瑾还为陈凯先院士手绘画像一幅,上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向陈凯先院士致敬”。讲座现场的这个细节成为光华精神薪火相传的象征。
传承光华大学
“知行合一”“格致诚正”精神
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
时代浪潮中 奋力书写
“教育强国、师大何为、青年何为”
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