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部署开展了人民法院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典型案例征集推介活动。经过最高人民法院择优遴选,评选出一等奖案例3个,二等奖案例5个,三等奖案例7个,优秀奖案例25个。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人民法院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优秀案例评选结果的通报》,对各级人民法院在党的建设工作中,推进政治建设和业务建设,以创新精神、创新思路、创新举措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形成的体现法院特色、适应公正司法需要、符合党建工作规律、实际效果较为明显的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案例通报表扬。
今天为大家带来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新红炉”党建品牌引领人民法庭新“枫”貌》案例,该案例在此次评选中荣获优秀奖。
人民法院党建业务
深度融合优秀案例名单
▸
优秀奖案例
◂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
《“新红炉”党建品牌引领人民法庭新“枫”貌》
“新红炉”党建品牌
引领人民法庭新“枫”貌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
作为审判体系的“神经末梢”,人民法庭如何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精准对接基层司法需求,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保驾护航?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奉城人民法庭党支部坚持以政治建设为引领,用好李主一烈士纪念场所“洪炉馆”等红色资源,将革命红与时代红相结合,积极打造“新红炉”党建品牌,进红屋、建红炉、走红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审判,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区域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进红屋”
红色资源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在新时代上海法院队伍建设“1+6+X”工作体系的指引下,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进红屋”学习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
用好本土红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常态化组织走访李主一纪念碑、志愿军纪念馆等红色历史遗迹,邀请老党员等讲亲历、讲实情、讲感悟,提高现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拓展学习场域协同打造“行走课堂”。在村居挂牌设立“红屋”联学点,通过联合党日活动、党小组互动论坛等活动开展主题联学,在交流碰撞中相互启发、提高认识。
凝聚砥砺奋进力量践行“担当使命”。立足审理全区交通事故案件的职能定位,与公安奉贤分局交警支队等部门组织“党建+业务”案例分享活动,形成统一的调裁思路,建立成熟的审理规则。
先锋带头“建红炉”
榜样引领与党员培养深度融合
赓续红色血脉,以“模范机关创建”为抓手,努力锻造一支“觉悟高、能力强、肯吃苦”的专业司法队伍。
打造“思齐课堂”学习品牌。资深法官、法官助理以“轮值主讲人”的方式开展“审判理念现代化”等专题培训,加强与专业法官会议联动,着力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
设立“红炉”法官工作室。采取“走出去”开设红炉法官工作室和“引进来”建立老徐工作室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多维体系化解纠纷模式,着力增强政治历练和党性锻炼。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
依托“红炉客堂”助力临港新片区发展。选派“审判业务骨干”“审判业务标兵”担任“红炉客堂”讲师团成员,设立“驿事之家”“蓝湾之家”“房地之家”工作站,为区域发展驶入快车道提供法治保障。
支部联建“走红路”
支部建设与区域治理深度融合
充分利用镇、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优势,通过“四百”大走访机制,探索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与基层党建“联建共建”的一条“红路”。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
坚持边走边建。完善“支部进村居”“家门口的工作站”两套机制,参与“农村宅基地房屋租赁管理村民公约”研讨会等,将党建与治理、党建与民生紧密结合。
坚持边走边调。通过党建这块“敲门砖”打破业务工作发展瓶颈与交警支队签署《党建联合共建协议书》,依托“奉法客堂间”“三所一庭”等平台,实现“将纠纷化解挺在前面”。
坚持边走边带。发挥基层党组织熟悉乡情的作用,广泛开展“法律明白人”“村居法治带头人”业务培训,进一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
通过红炉锻造,该庭先后获评上海市巾帼文明岗、上海市工人先锋号、上海法院“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先进等,“新红炉”的党建品牌正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向心力”。
了解更多:公正司法、党建领航!上海法院党建融合发展“十佳优秀案例”出炉
▴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
来源丨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门:直属机关党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张巧雨
编辑:左雨欣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