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新城发展宣传力度,为新城发展工作赋能增效,我委联合“五个新城”组织开展了“媒体看新城”活动,邀请各大媒体走进新城,从各自视角全面报道新城的建设情况。4月15日,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等媒体的近40位记者走访了青浦新城。来看文汇报的报道↓
暖风和煦,丝丝垂柳拂过“沪上第一桥”——朱家角古镇放生桥的石阶,联拱下水流潺潺,一如千年前的宁静模样;同样是这片土地上,在青浦工业园区的东航技术应用研发中心内部,1∶1高仿真驾驶舱将升降平台车驾驶员的培训时间从1个月缩短至5天。
一古一今、一静一动的场景对比折射出青浦新城的蝶变跃迁——从底蕴深厚的江南水乡到面向未来的天空之城。
记者从“媒体看新城”系列采访活动青浦新城专场获悉,根据本市日前印发的《2025年上海市新城发展行动方案》,五个新城将依托各自优势禀赋,分别聚焦6条特色产业细分赛道重点发力,其中青浦新城对应的是北斗及低空经济赛道。
记者在东航技术应用研发中心看到,1∶1高仿真驾驶舱、实时飞行仿真系统、智能维修设备等培训与研发设施一应俱全。据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是东航与青浦工业园区布局“北斗与低空经济”特色产业细分赛道的重要成果,是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新型航空人才基地,“东航研发中心肩负着东航10万员工业务能力培养的重任”。
据了解,青浦区作为全国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之一,也是上海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承载区,目前已在青浦新城区域集聚航空设备制造、关键部件研发、导航定位、低空运营服务等多个方向的优质项目。
“青浦区低空经济产值从2020年的57亿元增至去年底的197亿元。”青浦区航空产业协会会长李锦铭说,青浦总部经济发达、区域枢纽空域和应用潜力巨大,通过前瞻性布局,吸引东航等多家行业链主龙头企业入驻,未来将实现低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在青浦新城核心中央商务区,另一国家级产业孵化器——移动智地产业园正以“智能+科技为产业赋能”为核心,构建集研发、生产、孵化于一体的产业生态。目前已入驻企业600余家,成为上海数字信息领域的重要产业集群载体。
“我们不仅提供空间载体,更通过共享资源与产业链协同助力企业成长。”锐嘉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张艳介绍,以数果科技为例,这家最初仅有两人的初创企业,通过园区提供的研发实验室、供应链生产等关键资源支持,现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PoC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商。
该园区紧抓青浦新城与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机遇,聚焦高端智能设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推出“3+1”服务模式——整合产业基金、基地政策和基础资源,为企业提供从孵化到成熟的全周期服务。目前,园区已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包括共享会议中心、智慧人才公寓等设施,并通过智慧平台促进产业链资源对接,持续推动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青浦区副区长朱众伟表示,中央商务区不仅是新城的核心,也是“东西区域联动、南北产城融合”的枢纽节点。下阶段,青浦区将按照“长三角企业入沪第一站”的定位,将中央商务区打造成为融合创新孵化、商业服务、智慧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创城。
据悉,根据《2025年青浦新城发展行动方案》,今年青浦新城将聚焦产业引领,突出以产兴城,推动特色产业细分赛道发展,提升新城集聚度和显示度;聚焦产城融合,加快中央商务区以及老城厢两大核心区提升,唱响“双城记”,推进未来城市样板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区线新城南站片区规划落地。
上达中央公园碧波荡漾、青溪园内的知道书院·大隐书局焕新揭牌、老城厢旧城区改建项目全面转入开发阶段……以“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温暖家”为发展愿景的青浦新城正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级,增强城市综合功能,产城融合的美好愿景逐步化为现实图景。
资料来源:文汇报
编辑:陶玉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海发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