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交汇点 > 文章详情

大丰麋鹿为何“远走他乡”?

转自:交汇点 2025-04-18 15:37:12

交汇点讯 近期,58头麋鹿跨越千里,从盐城大丰麋鹿保护区北迁天津的新闻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众多网友跟着直播镜头,观看了一“鹿”北上的护送过程。大丰麋鹿为何要“远走他乡”?4月18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采访了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任王立波,他表示,麋鹿“远走他乡”,既缓解保护区的种群密度压力,也在全国播撒了物种多样性的种子;既扩大了麋鹿在国内的分布,也有助于物种的存续和生态优化。

王立波介绍,麋鹿是一种原产于我国的珍稀特有物种,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麋鹿在清朝末年成为野外灭绝物种。1986年,经多方努力,39头漂泊在海外的麋鹿返回故乡盐城大丰,“经过近40年的努力,我们实施了繁殖扩群、行为再塑、野生放养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实现了麋鹿种群从‘濒危绝境’到‘鹿鸣遍野’的成功实践。”王立波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物种引进指南》认为,中国麋鹿回归是全世界最成功的物种重引进项目之一。截至2024年底,大丰麋鹿种群数量已达8216头,其中野生麋鹿种群数量已突破3500头,基本实现恢复野生麋鹿种群的目标。

如今,在保护区范围外,南通、盐城及连云港沿海滩涂湿地上时常看到野生麋鹿活动的身影。“近年来,我们围绕高质量实现恢复野生麋鹿种群目标,探索开展了网格化管理、种群调控、疾病筛查、智慧监测等工作,同时,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麋鹿及栖息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等方面科学研究,主持实施科研课题26项,取得科研成果80多个。”

在开展麋鹿就地保护的同时,保护区积极探索开展麋鹿种群输出工作,扩大其在国内的分布。1995年,保护区首次向上海野生动物园输出10头麋鹿,在之后的30年里,先后向浙江、福建、内蒙古、宁夏、天津等25个地区进行了26批次种群输出任务,共计输送麋鹿448头,这些迁出的麋鹿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种群不断壮大。

王立波表示,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选点范围,在适宜麋鹿栖息的地区让更多麋鹿“落户”新家,使麋鹿这一珍稀物种成为激活湿地保护、串联生物多样性的“绿色纽带”。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