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公子欣
尽管社交媒体上充斥着
“数字痴呆”“科技伤脑”等论调
认为一直接触数字技术会使认知能力恶化
但一项发表于《自然·人类行为》的最新研究
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
数字技术反而有助于延缓老年人的认知衰退
研究合著者、贝勒大学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副教授Michael K. Scullin指出,人们常抱怨科技让人“变笨”,但该研究表明,
适度的技术使用实际上是一种认知锻炼。使用科技产品常被认为会导致身心怠惰,但对在成年后才接触电脑、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科技产品的当代老年人来说,使用新技术是具有认知挑战性的,因为技术需要持续学习适应,比如了解新的软件更新、解决网络中断问题,或过滤网页广告等。
如果长期坚持使用,并真正投入其中,即使可能带来挫败感,但这种持续适应过程能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和神经可塑性。Scullin比喻道:“就像健身时的肌肉酸痛,短期不适换来长期收益。”
视频通话、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技术,可以帮助老年人(特别是无法经常见到家人的群体)维持跨代际社交,减少孤独感。
研究表明,更强的社会联结与更低痴呆风险直接相关。“不仅能通话,还能即时视频、分享照片、收发邮件,所有操作都在一秒内完成,这在过去难以想象。”Scullin强调。
当认知变化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丧失时,电子提醒、GPS导航、在线银行等功能,能辅助老年人保持独立。研究人员称,这种“数字辅助”在整体认知功能衰退时,可作为补偿支持系统,帮助老年人延缓功能性衰退,降低痴呆诊断风险。
研究人员表示,随着临床实践向个性化精准医疗方向发展,需要确定这种“数字辅助”对哪些人群有效,以及有效期有多长。
尽管Scullin承认数字技术存在负面影响(如分散驾驶注意力,或过度使用科技产品替代了持续的面对面交流),但他也强调,促进老年人健康使用科技产品对其认知健康的益处,完全回避可能错失认知保护机会。
专家建议:
从简单应用入手:
如相册、通讯录、日历等APP,保持耐心学习;
鼓励创造性互动:
虽然难以预测无休止刷短视频对认知的影响,但制作创意短视频、参与线上互动建立社交关系,会更有益;
平衡使用场景:
避免科技完全替代面对面交流。
“我们可以花很长时间来讨论
使用科技产品可能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
然而,
自1990年代以来,
科技产品对老年人认知健康的净效应是积极的。”
Scullin总结道。
参考来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25-021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