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经信委 > 文章详情

“智慧工匠”成刚:让宽带网络进入千家万户,把“中国创新”带向全球|发力智能经济 对话智慧工匠

转自:上海经信委 2025-04-16 21:39:55

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上海聚焦科技前沿和产业风口,大力发展智能经济,布局未来产业,加快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转型,始终坚持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着力激发基层一线的创新创造活力。

2016年起,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和市总工会推出“智慧工匠”选树和“领军先锋”评选活动,今年进入到第十个年头。十年来,一批知识领先、技能卓越、创造领航并且具有快速迭代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各自领域的创新引擎,涌现出丰硕成果,激发广大一线产业工人、高技能人才、劳模工匠、创新创业者勇闯无人区、致胜新赛道,燃起新型工业化向新图强、向高攀登的强劲动力,开启智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为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上海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与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联合推出《发力智能经济 对话智慧工匠》系列报道和融媒访谈,展现智慧工匠们的成长经历,创新活力和引领示范作用。

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上网体验。十多年前,上海诺基亚贝尔公司宽带终端全球研发负责人成刚组建了一支本土团队,从零起步,将宽带终端产品推向全球市场、服务千家万户。作为上海数智融合“智慧工匠”,他带领团队持续深耕新技术、新场景,将“中国创新”带向世界。请听报道:

“我们是一个中国本土长大的团队,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把WiFi放到全球的家家户户当中。”

让千家万户用上WiFi,这是十五年前成刚组建宽带终端研发团队时的初衷。彼时,国内正逐步用光纤替代传统铜缆,家庭宽带网络迎来全面提速。成刚的团队刚成立,业务便快速增长。“那时候我们确实国内业务做得速度很快。2011年,那时候我们一款终端、一个项目,到了第二、第三年,一年项目可能有200多个。”

短短几年间,成刚的团队从十几个人迅速拓展到几百人,并逐步在印度、美国、希腊等多地建立研发团队。如何形成高效的全球协作网络?成刚和团队建立了终端产品的“火车模型”项目,把原本分散的数百个终端项目集成到一起。

“我们是一个很大的项目群,有‘火车头’,也有很多‘车厢’,可以把各个子项目直接放挂在上面去,在同一个时间向全球进行发布。提高了效率,对资源统一协调。”成刚说。

如今,公司每年都有千万台产品发往全球各地,累计发货已超过1.6亿台。为了确保设备稳定运行,成刚和团队每周都要对现场问题逐一排查,不断优化。“我们当时花了4000个小时,做了500个问题的反思,找到真正出薄弱环节的点。坚持几年之后,确实质量问题大幅度的就减少了。”成刚说。

技术不断精进的同时,创新也在同步发力。最近几年,成刚带领的中国本土团队累计申请了约50项专利,“中国创新”和“中国经验”走到了全球研发的前沿。

“我们项目节点会议,20年前说话的都是老外。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中国人能够在国际会议上自由交谈,甚至告诉别人应该怎么能做得更好。这就是一个‘起步、成长、蜕变’的过程,证明中国研发团队能够承担起全球研发的责任。”成刚说。

通信技术迭代迅速,学习的脚步从未停歇。在工作间隙,成刚经常抽出时间阅读论文、撰写技术文章。瞄准新的技术趋势,他又有了新的展望:“比如WiFi的通感一体化,它能够感知人在家里一些活动,能够对养老、护老带来帮助。希望WiFi能有更多增值业务,有更多的第三方软件,就像手机APP一样。让设备能够理解你,能让用户的生活体验进一步提升。”

欢迎转发,但请注明出处“上海经信委”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