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及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根据我市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清风”行动)工作安排,全市生态环境执法系统围绕“治、打、断、建”的工作思路,严厉打击了一批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了一批重大案件、公开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例,有力整治了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弄虚作假乱象。
行动期间,全覆盖排查本市145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和149家维修机构,行政立案91件、罚款967.9万元,刑事立案4件,并对8家检验机构启动取消资质程序、对69家检验和维修机构采取责令停止开展检验检测活动、停止采信数据结果、暂停尾气治理数据上传等惩戒措施,4家检验机构主动申请注销机动车检验资质。通过多部门协同联合执法、科技赋能排查线索以及公开曝光典型案例等方式,形成高压震慑,行业秩序明显改善,检验业务退办率显著提高,首检合格率降至 96.4%,月均应维修车辆数量大幅增加至2498辆次;行业自律意识明显增强,检验机构主动增加检验人员配置,自行加装监控设备,全天监控检验质量;问题线索发现率大幅下降。初步实现了“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不想造假”的目标,推动行业风气持续向好发展。
徐汇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创新推行“学技术规范、学操作工艺、学疑点捕捉、学案例经验、学实战运用”的“五学”工作法,围绕着“检验站—M站—监测站”的“三站联动”实训体系,初步建立了“全脱产、沉浸式”实战练兵平台。通过“情景模拟+实战演练”培训方式,实现执法人员能力的全面提升;宝山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定期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对辖区内检验机构开展全方位体检,并建立了“线上监督审核+视频证据移送”等机制,加大了执法力度,同时制定《宝山区机动车检验机构环检业务规范要求》,督促检验机构强化质控,守法自律,促进行业良性发展;青浦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密切联动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通过联席会议、线索移送等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并强化“线上平台管+线下精准查”,推行“一案一策、特勤专办”的工作模式,持续加大执法力度。自主拍摄的执法情景剧《风清“弊”绝》在生态环境部网络平台发布,起到了“办理一案,震慑一片”的良好警示教育效果。
行动后,上海市将继续坚持严的基调,持续巩固专项整治成效,充分发挥多部门协同监管的优势,进一步推进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的长效治理。一是通过科学规划,从源头优化行业布局,避免机构扎堆造成恶性竞争。二是加快推行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机构记分制管理规定,同时进一步完善多部门协同联合的行业常态长效监管机制。三是推行分级分类监管,持续对重点机构开展执法检查,对违法犯罪行为坚持“零容忍”持续打击。四是充分利用好AI智能分析平台,继续深挖弄虚作假利益链条,加强司法部门指导支撑,不断增强执法威慑。五是优化“非现场监管+精准执法”模式,提升问题发现能力,推动监管模式向精准化、智能化、高效化转型升级。
全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将以“清风行动”为起点,不断巩固整治成效,优化执法方式,联合交通、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持续加强执法力度,以更严标准、更实举措、更优技术筑牢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的执法防线,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实的执法保障。
供稿:市环境执法总队
编辑:张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