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疾控 > 文章详情

疫苗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转自:上海疾控 2025-04-16 16:26:23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疫苗犹豫”现象愈发凸显,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全球十大健康威胁之一。疫苗犹豫曾经在全球范围内产生过严重的不良影响,例如美国的反疫苗浪潮导致本土麻疹病例数显著增加,间接波及世界上其他近百个国家的麻疹病例数上升。

疫苗犹豫

疫苗犹豫成因较为复杂,WHO将其归结为信任度(confidence)、自满情绪(complacency)和便利性(convenience)3大原因。信任度包括疫苗安全性、有效性的信心,自满情绪指对疾病危害的估计不足和对疫苗使用必要性的怀疑,便利性指疫苗供应能力、疫苗价格接受度、预防接种服务可及性等。

省流版

1. 疫苗双核防护:既保自家娃,又护小伙伴。

2. 接种后生病≠疫苗失效:可能是感染其他病原体或个体差异。

3. 疫苗安全三重锁:研发严审+临床验证+持续监管。

导致疫苗犹豫主要是有以下原因

对疫苗有效性的怀疑

一方面,疫苗就像精准制导的导弹,不同“价”的疫苗只能预防特定血清型别的细菌或病毒感染,比如13价肺炎疫苗、23价肺炎疫苗,可以专门预防所含相应血清型别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的侵袭性肺炎,却无法预防非疫苗所含血清型肺炎球菌以及其他病原体(如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所引起的肺炎。

另一方面,每个孩子体质不同,不同的疫苗也具有不同特性,确实会有极少数人打了疫苗但未产生足够的抗体,但对于绝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孩子,规范接种疫苗都能有效预防疾病。
接种疫苗既可以保护接种者本人,大大降低生病的风险,也可以保护他人,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接种疫苗后出现不适让人担心安全性

疫苗的研发上市过程非常漫长且严格,上市前要先在实验室反复试验,再做临床试验跟踪观察,上市后还需通过“批签发”检验,疫苗只有在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充分考证后才能使用。由于个体差异或受他因素影响,部分宝宝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发生接种部位局部红肿、疼痛,全身性的乏力、发热等不良反应,大部分情况都是一过性的,一般两三天就好,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

此外,近年来得益于疫苗接种,我国很多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都降到了较低水平。这本来是件大好事,但有些朋友却因此产生了“可以高枕无忧”的想法,觉得自己不会得病,不打疫苗也没事。实际上,疾病防控是场“持久战”,保持科学防护意识,坚持接种疫苗,才能守住我们来之不易的健康成果!

参考文献: 

[1]Patel M, Lee AD, Redd SB, Clemmons NS, McNall RJ, Cohn AC, Gastañaduy PA. Increase in Measles Cases - United States, January 1-April 26, 2019.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9 May 3;68(17):402-404. doi: 10.15585/mmwr.mm6817e1. 

[2]MacDonald NE; SAGE Working Group on Vaccine Hesitancy. Vaccine hesitancy: Definition, scope and determinants. Vaccine. 2015 Aug 14;33(34):4161-4. doi: 10.1016/j.vaccine.2015.04.036. 

[3]Chen RT, Hibbs B. Vaccine safety: current and future challenges. Pediatr Ann. 1998 Jul;27(7):445-55. doi: 10.3928/0090-4481-19980701-11.

/健康科普

供 稿:陆昕悦

编 辑:吴弈天

审 稿:黄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