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晚,
#26岁河南男生因双相抑郁意外早逝# 登上热搜,
一则不足100字的讣告,
撕开中国1.2亿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的隐痛。
4岁丧母的独子刘某某,
在父亲独自抚养22年后,
永远停在了梨花纷飞的春天。
据媒体报道,
也有网友发出了疑惑:
什么是双相?
不久前,
主持人齐思钧自曝曾患双相情感障碍,
也引发热议↓
“双相”常被误诊为抑郁症
主要见于工作年龄人群
“双相”的全称为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是一种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的情感疾病。因其有抑郁发作的典型特征,常被误诊为抑郁症。但实际上,它却比抑郁症更可怕。
双相情感障碍包括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两种。双相Ⅰ型障碍是指至少有过1次躁狂发作和反复发作重性抑郁,而双相Ⅱ型障碍是指反复发作的重性抑郁和轻躁狂。
2019年,大约每150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4000万人,占全球人口的0.53%)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该病主要见于工作年龄人群,但也见于年轻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能会遭遇人际关系紧张、学校或工作问题以及日常活动困难,患者会长期受到情绪反复的折磨,还有自残、自杀的风险。
梵高、达芬奇、海明威、诗人海子等知名人物都曾为双相情感障碍困扰,因此,双相情感障碍亦被称为“天才病”。
“双相”有哪些特征?
“双相”的特征是情绪从一个极端波动到另一个极端。有些情况并非“心情不好”或是“矫情”,而是患病的表现!
躁狂发作
主要表现为:
■情绪异常高涨、兴奋或易怒;
■自我评价过高,甚至出现妄想,如“我无所不能”;
■睡眠需求明显减少,比如一两小时就精神饱满;
■话特别多,难以打断;思维跳跃、注意力不集中;
■活动增加,如过度社交、工作或参与冒险行为如乱花钱、性冲动、鲁莽投资等;
■行为可能失控,严重时需要住院治疗。
抑郁发作
主要表现为:
■情绪持续低落、悲伤、空虚或绝望;
■兴趣丧失,对以前喜欢的事不再感兴趣;
■睡眠障碍,如失眠或嗜睡;
■食欲改变,如暴饮暴食或食欲下降;
■疲倦、精力下降;
■无价值感、自责或内疚;
■注意力减退、思维变慢;
■严重时会有自杀念头或行为。
情感波动周期化
■有些人是一段时间高,一段时间低,发作之间情绪正常;
■有些人周期短,甚至能在一天之内快速切换情绪(称为“快速循环”)。
每个人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表现形式可能都不一样。
关于“双相”的4大误解
天才病多浪漫
提及双相,大家可能都知道如梵高、丘吉尔等人都因双相而有过高成就,但这类名人的案例总是会被过度美化。实则99%患者的“创造力爆发期”伴随严重失眠、情绪无法控制等危险症状。
吃药会变呆
新一代心境稳定剂的认知影响<3%,远低于未治疗导致的脑功能损伤。
想开点就好了
这样的观点如同要求骨折患者“站起来走走”。双相需要药物+心理+物理的整合治疗。
稳定期=痊愈
该病复发率高达70%,需终身管理。
如何应对“双相”?
坚持治疗
■药物治疗(基础)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情绪稳定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等,不随意停药,哪怕感觉“好起来了”,也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
■心理治疗(加分项)认知行为疗法(CBT)
帮助识别负面思维,调节情绪反应。
■家庭治疗
让家人理解病情、建立支持。
■人际与社会节律治疗
建立规律生活节奏,减少触发因素。
自我管理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每天固定的作息时间,尤其是睡眠;
■避免时差的大幅变化;
■均衡饮食、多喝水;每周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慢跑等;
■与他人保持联系,不要让自己被孤立。
避免诱因
■减少压力源,避免刺激性环境;
■谨慎饮酒,远离毒品和兴奋剂;
■尽量避免极度疲劳和情绪剧烈波动。
专家总结道,双相情感障碍虽不能彻底治愈,但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如果你是患者,不要灰心,给自己多一点温柔和耐心;如果你是患者的亲人或朋友,请给予他们理解和陪伴。需要注意的是,当患者出现极端情绪(例如强烈的自杀/伤人冲动),请立即就医或拨打当地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拨打12351转3(上海市总工会“12351”职工服务热线公益心理咨询服务),我们为你免费提供心理咨询预约,专业心理咨询师可为你进行一对一服务!
申工社综合自钱江晚报、央广网、南方日报、上海市同济医院订阅号等
转载需注明出处
本期编辑:凌睿
关于上海市模范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表彰对象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