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第一教育 > 文章详情

环保遇上创意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变化?中外5校学生展示创意作品

转自:第一教育 2025-04-12 20:25:04

线上线下、不同语种,4月11日,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携手法国雷加米耶高中、澳门培华中学、德国玛琳塔中学、德国伊达荣誉学校,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学生环保创意作品交流展示活动。

收集废旧报纸、卫生纸等材料,将其浸泡、揉搓后变成纸泥状,再加入环保乳胶和颜料进行调色,将调好色的纸浆填充到底板的线稿中,通过按压、戳刺等手法形成立体肌理的画作。活动中,上师大附外中学生展示了他们环保创意作品——展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4个节气的环保纸浆画。“每个节气都与特定的自然现象和气候变化紧密相连,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纸浆画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用其来展示传统节气,向世界展示更多中国文化”学生用英语向线上线下参与者介绍。

这个星期,上师大附外中的姐妹校——法国雷卡米耶高中的二十余位师生来沪交流,他们带来了自己的环保创意作品。学生用图片展示多种自然灾害现象,介绍成因。他们认为,这些自然灾害大部分都与人类活动相关,并制作了环保中文标语和剪贴画,倡议大家保护环境。

学生代表Séleyna说,学校成立了环保社团,学生经常参与集体活动讨论如何为开展环保尽自己的一份力,“我和同伴在学校分发垃圾桶,鼓励大家进行垃圾分类,我们也将开展更多环保活动。”

德国玛琳塔中学、伊达荣誉学校两校的学生拍摄了校园生态影像,并提出“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建议资源应高效循环使用,“我们日常坚持步行或骑行上学,大家应该减少对家庭用车的依赖。人类在地球上已繁衍数十万年,守护好这颗蓝色星球应当是我们代代传承的共同使命。”

上师大附外中另外一所姐妹校——澳门培华中学的学生也在线上展示了自主研发的环保智能水质监测系统,这个系统使用三级生物过滤装置与pH值动态调节技术,可以用来改变水的酸碱度,可用来净化生活用水,还可用于种植、养鱼等。

“环保不是口号,而是每一天的选择。”上师大附外中学生熊霈苓说,德国同学的自带水瓶提示大家,环保可以从拒绝一次性用品开始;法国同学的小组让大家明白,环保需要更多人参与;澳门同学设计的水质监测系统让大家意识到,学习不仅是考试,更要解决生活问题。环保不需要复杂的解决方案,每个小行动都能带来改变。

上师大附外中作为上海首批推进特色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学校,坚持以培育国际理解素养为特色办学目标,学校开设法语、德语等第二外语课程。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凯表示,学校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通过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和国际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李凯介绍,上师大附外中同时积极与国外知名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互访、文化交流等活动。此次来沪的法国雷卡米耶高中学生就住在上师大附外中学生家里,“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拓宽国际视野,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体系和生活方式。”


文字:曹轶姗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王佳依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